第一部  改教以前之教義

壹  以貧派

以貧派(Ebionites)一名,乃是根據希伯來文「以貧」(Ebion)一字而來,意雲貧苦,謙抑。此派自命為耶穌基督及其貧苦門徒的真實信徒;以為遵守律法,為得救之必要條件。此派又可分為兩系︰一屬法利賽派,即保羅在加拉太書所攻擊的;一屬愛色尼派(Essenes),即保羅在歌羅西書中所指摘的。此派乃是一種變相的猶太教派,無啻把基督教降為猶太教,顯然不能稱為真正的基督信徒。

以貧派乃是關于基督論的最早的一種異端;不信基督的神性,僅謂基督乃是一個得到上帝聖靈特別充滿之人。他們認為神人二性絕對不能合一,從而根本否認「道成肉身」的真理。關于童貞女所生一點,此派意見不一,有些相信,有些不信;但卻都以為他是「受造之物」,不應受人敬拜;他在世之時,僅是一位先知,死后始升天作王。

貳  幻影派

幻影派(Docetists)和第二世紀的諾斯底派(Gnosticism)和第三世紀的摩尼教派(Mainchaeism)一樣,都不信主耶穌基督有真正的人性。查“Docetac,,一字,系從希臘文“Dekeo”一字而來,乃指「似乎」和「形如」(To  Seem, to  Appear)之意。此派與上述之以貧派的錯誤,恰巧相反。前者只信主耶穌的人性,而此派則僅信他的神性,以為主耶穌在世,只是一個幻影,乃系上帝的顯身(Theophany);並非一個真人,因此他並沒有真正人生的經驗,既未真正受苦,也未真正受死。

幻影派哲學的基礎,乃在物質本惡說;主耶穌既是完全聖潔無邪,斷不可能有惡濁的肉體。這顯然乃是一種近乎佛教的外邦哲學;只要一查約翰福音一章十四節和希伯來書二章十四節,便可知其謬妄。此派起自主后七十年,流行百年之久;以后所發生的所謂「天父受苦說」(Patripassian)和「撒伯流說」(Sabellian),便是此派之遺毒。

三  亞流派

亞流主義,乃是古教會第三個關于基督論的異端,較諸上述二派,更為嚴重。亞流(Arius  C. 256-336)為亞力山大的一個長老,他否認基督有真正的神性,以為基督的地位,乃是介乎神人之間的半神(Demigod);一方面是上帝首先的被造物,同時又是萬物的造物主。因此,他並不是有絕對的神性,而僅為一個最高級的受造物。他們把若干有關基督卑微之境的經文,牽強附會,加以曲解,以他暫時的虛己自卑,居于次位,便以為他和上帝原非同體,而且永遠不是同等。此說最初倡自俄利根(Origen  C. 185-254),亞流承其餘緒,加以渲染,遂至變本加厲,成為嚴重的異端。大多數的亞流派,並且認為聖靈便是藉神的能力所造的首先的最大的受造物,這又成為「聖靈受造說」的異端(Pneumatomachians)。

亞流派在神學上的中心思想,乃在其不信基督和天父有「同一的性體」(Homo-Ousia),而只有「相似的性體」(Homoi-Ousia)。這兩個字,只差一個小小的字母,但是「失之毫厘,謬以千裡」,這毫厘之差,乃竟發生了「生」「死」的出入﹗因為由前之說,他便是真神,是救主,可以拯救世人的靈魂;由后之說,他只是一個受造物,不是自有永有的真神,不能作人類的救主。而且這一個教義上的爭端,至今還是存在──前者是正統派的信仰,后者便是現代派的異端﹗

當時的亞流派,正如現在的新派,甚為活躍,豉其如簧之舌,運用各種手段,誘世惑眾,並使東方教會陷入劇烈的紛爭。君士怛丁──羅馬帝國最先的基督教君王(二七四一三三七),誠恐發生分裂,為求奠定羅馬帝國之教會基礎,特于三二五年,在小亞西亞召開一個會議,解決爭端,並製定一個統一的公認的教義,以資教會的信守。此即尼西亞第一次大公會議,全國各地的主教,和長老,幾乎全部出席,計共一三八位,由皇帝親自主持。議題中心,乃為基督究竟是真神抑僅為一個首先的和最大的受造物。感謝上帝,他興起了一位亞力山大主教阿太那修氏(Athanasius,297-373被稱為正統派的鼻祖),與此異端作誓死戰。他竟因此失歡東朝廷,由是顛沛流離,凡二十余載,忍辱負重,堅貞不屈,孤軍奮斗;第一次大公會議,判定亞流主義為異端,並通過下文,為教會的信經︰「耶穌基督,在萬世以前,出于真神,而為真神,受生而非被造,與父同一性體。」

肆  亞波內利派

此派和亞流派正相反,否認主耶穌有完全的真正的人性。亞波內利(Apollinaris 310-390),是著名的老底嘉主教,他相信主耶穌有真正的神性,也有真正的身體和靈魂(Soul),卻是否認他有一個真正的和常人一樣的合理的心靈(Rational Spirit or Mind)  。此派認為主耶穌乃是一個僅藉肉身化裝的上帝。好比用我們的人心,放在一只獅子裡面,結果那只獅子,便不再受獅子或動物的心理所轄製,而受人心的支配。易言之,那只獅子,僅具一個獅子的外形和軀體,而就其內心而論,卻不是一只真正的獅子。

亞波內利對于神人二性「位格聯合」的真理,大惑不解;以為主耶穌倘是真神,則必有無限的智慧和全能的意志;倘使他是一個真人,則必僅有平凡的意志與有限的智慧。因此,亞氏認為二性聯于一位,實是一件不可理解之事(殊不知二性相聯,實在毫無抵觸;關于此點,本書第四章,已加詳細討論,茲不複贅)。于是亞氏乃乞助于柏拉圖之說,認為人有三種元素︰(1)為物質的身體;(2)為不朽的靈魂;(3)為合理的心靈(Rational Spirit,Reasoning Mind)。強把靈魂和心靈分開,割裂為二;認為主耶穌僅有一個真正的身體,而沒有完全的靈魂。其實人的元素,只有兩種;一為身體,一為靈魂。主耶穌「道成肉身」,當然不是僅在他神性上加上一個外表的軀體,而複具有完全的靈魂。此派強把靈魂和心靈割裂,實在不合事理,不能自圓其說。因此在三一八年第二次君士但丁堡大公會議,此派便被判為異端,不久便告消滅。

伍  聶斯托利派

自亞流派以后,還有一個曾使教會發生分裂的關于基督論的謬誤教義,那便是聶斯托利主義。此派把「二性一位」論,誤作「二性二位」論,不僅使主耶穌有兩個位格,而且使道成肉身的,從天而降的主耶穌,變成了一位僅僅和上帝聯合的屬乎地的凡人。

照聖經教訓,主耶穌絕無兩種位格,他只有一個位格;他有神人二性聯于一位;他是和天父一樣的真正的神,又是和我們一樣的真正的人。他既有二性,于是有兩個意志;只是他人性的意志,乃是常常順從神的意志,故能彼此完全調和,絕對沒有沖突。這可從他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得到最好的見証。因此,我們可以認辨,他一方面確有神人二性,一方面這神人二性,卻是聯于一位,並非分屬兩個位格(關于二性聯合,另詳本書第四章)。

此派最主要的錯誤,便是在把神人二性分開以后,使他人性所受的苦難,喪失了救贖人類的價值和果效。我們在前章曾加論列,他的神性人性,必須有機地和不分地聯在一個位格裡面,才能使任何一性的工作,發生兩性的價值。而照聶斯托利派的學說,則所謂二性聯合,幾乎似聖靈住在裡面,又似信徒和基督相聯的關系,那就無啻否認了主耶穌真正的神性。

不過,平心而論,所謂聶斯托利主義,其實並非聶氏本人原來的思想。特別是以后中國的景教,乃是異端。二者不能完全混為一物。查聶斯托利(Nestorius- 55/?),乃為安提阿修道院院長,為人卓越超群,頗負時望;被帝任為君士坦丁堡主教長。聶氏對于亞流派異端,反對甚力。他所以被判為異端,乃有兩個主要內因︰其一,當時馬利亞是上帝的母親之說,在東方教會,宣傳甚烈,聶氏對這種邪說,認為跡近褻瀆,反對不遺余力;謂馬利亞只能稱為「耶穌的母親」,這乃從其人性而言;萬不能稱為上帝的母親,以是觸犯眾怒。其二,則為其勁敵亞力山大的主教長,居利爾(Cyril)對于聶氏的宿怨與嫉妒。居氏以其反對「上帝母親」之說,遂利用群眾心理,並串同羅馬教會監督挾嫌指控聶氏。四三一年在以弗所召開大公會議之時,居氏率其羽黨,乘聶氏同道,尚未到達之時,先發製人,開會決議,把聶氏撤職,判為異端,加以放逐﹗嗣后其門徒為擁護聶氏,便在敘利亞、波斯和米所波大米,另創教會。到了唐太宗貞觀九年(六三五年),阿羅本氏歷經艱險,抵達長安︰「帝使臣宰房公室齡,總使西郊,迎賓入內;翻經書殿,間道禁聞;深知正真,特令傳授。」並「崇阿羅本為鎮國大法主」(詳見︰「景教碑」),此即國人所熟知的「景教」。惜其經典,和佛教思想,互相混淆,致失真傳,及至明興,遂告絕跡。

陸  游提克斯派

在一切關于基督論的異端中,當以游提克斯主義(Eutychianism)最為奇特。聶斯托利派的謬誤,乃在把基督分成兩位;游提克斯派,則因反對其二位論,從而陷入另一個極端,認為基督只有一性。照亞力山大主教長居利爾的理論,主耶穌基督,道成肉身的結果,只有一性;又說,神人二性發生了「哈朴斯泰」(位格的)聯合(Hypostatical)以后,他的人性,便轉變為神性。

擁護居氏學說,和反對聶氏最力的,乃是游提克斯氏(Eutyches 380-456);因此,他便成為此派的代表者。游氏認為基督在道成肉身之前,雖有神人二性;但是,道成肉身之后,二性便混合一起,失去其原有各自的特性,從而變成既非神性,又非人性的第三性。這乃是一種「基督一性論」(Monophysite)。準此,主耶穌基督,便既非真神,也非真人,乃為一個介乎神人之間的特殊人物。此派雖反對聶派的「二性二位」說,但是,他們卻也不明「二性一位」之理,以為二性必有二位,所以認為主耶穌沒有神人二性,而只有一個生命,一個意志。然而此派既否認主耶穌真正的人性,也不信神人二性的聯合,則主耶穌藉著他的人性所作成的救贖的工作,勢必也被這派所一並否認。

于此,神學家霍祺博士(Dr.Charles  Hodge)說,「倘使二性聯合以后,主耶穌失去了真正的人性,不複為真人,則他如何能完成他救贖的工作呢?如何能和我們血肉的人類發生關系呢?如何能對我們軟弱的人類發生同情呢?」「如果二性聯合以后,事實上只是使神性變成人性;則其結果只剩一性,便是否認了他的神性。于是主耶穌便成為一個平常的凡人,豈能作人類真正的救主」。如果說二性聯合的結果,產生了一種非人的第三種特性,則主耶穌基督,便非真神,也非真人,這顯然是違反聖經的真理,和教會所持守的信仰。

游提克斯主義所持的基督一性論,既沒有聖經的根據,所以在四五一年第四次大公會議──即著名的卡西敦會議(Council of Chalcedon)中,便被斥為異端。

柒  嗣子說

嗣子說(Adoptionism)創自烏奇拉(Urgella)的主教費利克司(Felix)。費氏認為主耶穌從其神性說,固為上帝的獨生子;惟從其人性說,只是上帝的嗣子。主耶穌在降生之時,並沒有取得兒子的名分,他作上帝的嗣子,乃始自其受浸之時,成于他複活以后。這種學說,顯然又是使主耶穌的位格受到打擊,因此七九四年在佛蘭克福會議中(Synod of Frankfort)加以審判,斥為異端。

捌  經院派

到了中世紀的時候,關于基督位格學說,沒有什么新的發展,只是若干經院派的基督論,帶有幻影派的色彩。例如意大利神學家,巴黎大主教倫巴的彼得(Peter the Lom- bard,C.1100-1160)認為如果純從人性方面說,主耶穌便無其人。這種理論,曾被教會斥為虛無主義﹗此時重要學者,尚有多瑪阿奎那氏(Thomas  Acquinas  l225-1274),他認為主耶穌的人性,因為和「道」(Logos)聯合的結果,得到兩種恩惠︰其一,使其成為敬拜的對象(Gratia Unionis),其二,使其保持和上帝的關系(Gratia Habitualis);又說︰在道成肉身之時,道便成為一種混合物;而又因其和人性的聯合,遂阻止人性成為一個獨立的人格,以是主耶穌有兩個意志,但是他人性的意志,總是順從神性的意志。

玖  結論──基督論之準繩

改教以前關于基督論的異端。上述各節,可謂包括無遺;即有其他理論,亦僅與上述各端大同小異。史屈朗氏(A.H. Strong)在其《系統神學》中嘗把各種基督論彼此爭論的焦點,歸納為三大要點︰

一、為關于神人二性之真實性;

二、為關于神人二性之完整性;

三、為關于神人二性之聯系性;

從這三點來看,則「以貧派」和「幻影派」的謬誤,乃在否認基督神人二性的真實性;「亞流派」和「亞波內利派」的謬誤,乃在不知兩性之完整性;而「聶斯托利派」和「游提克斯派」的謬誤,乃在昧于二性正確的聯系性。我們如能把握而明辨這三點,便不致為異端邪說所迷惑。

正統派關于基督位格的教義,乃是以四五一年卡西敦大公會議的決議為基準。惟卡西敦會議的決議,並非製于一朝一夕,亦非出自一人一手。而乃是歷經長期的苦斗舌戰,反複論辯的結果;所以才成為正統教會,關于基督論的一脈相承,永矢咸遵的守則。因為這一次的決議,乃是完全合乎聖經的真理︰而使基督的神性和人性,得到和諧的調整,以及正確的說明。于此,神學家華斐德博士(Dr. B. B. Warfield)說︰「卡西敦會議的決議,乃是經過了長期的劇烈爭辯,精心修改的結果;亦是聖經裡面有關主耶穌位格的各種金句的精華;也好比一把鑰匙,可以打開聖經的寶庫,使我們明白聖道的真諦,從而對于主耶穌的位格有深徹而一貫的認識。」

茲為求對于基督位格有正確的認識起見,特將卡西敦信經的要旨。臚陳于后,結束本章︰

「主耶穌基督有完全的神性和完全的人性;他是真神,也是真人;既有理性的靈魂並具有真正的身體;」

「按神性說,他與父同體;按人性說,他與我們同體,凡事和我們一樣,只是沒有犯罪;」

「按神性說,他在萬世之先,為父所生;按人性說,為拯救我們,由童貞女馬利亞所生;」

「基督是主是子,具有二性,不相混淆,不相轉換,不能分開;不能離散;二性的聯合,不致消失其區別,反得保存其特點;並非分離成為兩個位格,而乃合于一個位格一個實質之內,是同一位子,獨生的,道上帝,主耶穌基督;」

「正如眾先知論到他自始所宣講的,主耶穌基督親自教訓我們的,和諸聖教父的信經所傳授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