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 歷史的意義論



歷史的意義如何,屬世的學者,各有解釋;大率可分「心」「物」兩派,分敘如后。

甲 唯心論

唯心派以理念和人格視為形成歷史的決定因素;謂人生的意義,不僅在求物質方面的滿足,而尤在求道德、人格、心意、理智的發展。惻隱為懷,人溺己溺;廢寢忘食,樂道安貧;急公好義,赴湯蹈火;為道殉難,視死如歸……凡此種種,都足証明人生目的,並非在求物欲的滿足。

唯心論較諸唯物論,雖似稍勝一籌,然其缺陷,乃正在過于抬高人的能力和地位,而忽視人的缺陷與弱點;誤以相對為絕對,以為徒憑人類的努力,即可建設地上的天國,臻于至善的境界,完成歷史的使命;從而把「自我神化」。湯恩倍氏嘗論「自我神化」、「製度神化」,實乃近代文明破落解體之厲階。英國史家阿克登爵士(Lord Acton),甚至非常感慨地說︰「一切歷史上所謂偉大人物,究其內幕,實在都是敗類,如果揭發其隱情,宣布其檔案,則一切對他歌功頌德的記載,都屬虛謊。所以,歸結的說,歷史乃是人類種種罪惡造成的,那便是貪婪、驕傲、自大、自義、猜忌,「怕你的鄰舍﹗」「一切權力,都趨腐化;絕對的權力,則絕對的腐化,」可見「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耶一七9)。

唯心論的代表史家,可以黑格爾(G. W. F. Hegel)為代表。氏以「萬法唯心」,宇宙乃思維的反映。思維的發展,其終極的歸趨,必達到「絕對理念」──或稱「絕對精神」(Absolute ldea-Absolute Spirit)。世界的演進,最后必達到絕對理想的境界。故氏以「絕對理念」(或稱「絕對精神」)視為形成歷史終極的因素。他認為歷史乃是「理念」在「時間」( Time)的發展,正如自然在「空間」( Space)的發展。這發展的過程,是辯証的,一正一反,互相衡製;人類歷史的進步,即為此「正」「反」二者中和合一的結果。歷史的意義,亦即實現「絕對理念」,一正一反,辯証發展之過程。此種「絕對理念」,往往可藉偉大人物的心志,來具體表現;以是偉大人物,如聖君賢相,豪傑英雄,往往是造成歷史,開創時代的要角。而此「絕對理念」,在歷史上之具體表現,即為理想的普魯士王國。

黑氏的學說,實頗矛盾。他一方面說,一切運動的根源,只能存在于矛盾之中;同時又說,矛盾之解決,則為兩者的中和與合一,氏既謂歷史的進化,乃基于「正」「反」二者之沖突,與辯証的發展,何以忽以理想的普魯士王國為止境。其弊所及,一方面,其唯心的辯証論,被馬克思顛倒,成為唯物辯証法,造成今日泛濫世界的共產運動;另一方面,其理想的普魯士國家觀,成為「國家至上」說,複為法西斯蒂或納粹主義極權獨裁的厲階。

乙 唯物論

此派大家知道可以馬克思主義為代表。他相信「萬法唯物」,並武斷地、不科學地肯定了一切社會的發展,是循著一個模式,從原始共產社會,到奴隸社會;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從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然后經無產階級革命,而進入理想的無階級的社會主義時期。他的學說,乃是一種經濟的宿命論,其實沒有什么新奇之處,嚴格言之,乃是抄襲而歪曲各家舊說的結果。例如︰

1.他的經濟宿命論──乃是從斯多噶學派(Stoics)的極端宿命論而來,以為萬事俱受且永為一絕對而普遍的理性律所支配。

2.他的辯証法──乃是剽竊黑格爾的唯心辯証論出來,他自己也承認乃是采取了黑格爾辯証法的核心,而丟棄它神秘的外衣,把它顛倒了過來。

3.他的唯物論──乃有拾費兩巴赫(Feurbach)的牙慧──「人活著乃是單靠食物」,(Man is what heeats.)「人不是理智的動物,乃是肉欲的動物。」(Man is the creature of his appetite, not his intellect.)即我國儒家,在兩千幾百年前,也早已有「食色性也」的說法。

4.他的剩餘價值論──追根求源,也是從亞當斯密的勞力價值論脫胎換骨而來,乃是舊瓶裝入新酒。

5.即是他的所謂科學的社會主義──也是從烏托邦社會主義而來,那更是幾千年前的古物,(例如孔子的禮運大同)更非新奇的發明。而他的廢除私產論,也是襲惲司丹萊(Gerard Winstanley)的舊說。惲氏認為世人犯罪,乃是由于人的「愛私之心」,取代了「博愛觀念」,而其厲階則在私有財產,故氏以為正本清源的除罪救世之法,端在回到原始共產社會。茲再將馬說謬誤之處,簡述如后︰

1.違反聖經的真理。人類生存,固不能不賴食物,但人類不是爭逐食物的衣冠禽獸。魔鬼對首先的亞當,人類始祖的試探,便是要慫恿他違反上帝的禁令,摘取悅人耳目的果子,充當食物,這才使罪「從一人入了世界」(羅五12)。魔鬼對末后的亞當,主耶穌基督的試探,也是要他「吩咐這些石頭變成食物」,立刻被主斥責︰「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裡所出的一切話。」(太四4)可惜滔滔天下,不能勝過魔鬼的試探,不知「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太六33)舍本逐末,心為形役;碌碌終日,爭取「食物」;深陷苦海,無以自拔。

2.他把歷史的意義,看得過于簡單。經濟雖是重要因素之一,但並非獨一的因素。例如,中俄兩國,在革命以前,雖同為農業社會,但兩個文化歷史的背景,以及政治社會的情況,並非完全相同。又如英美德各國,雖同為工業化國家,但其所謂「上層的」政治製度,亦複各異其趣。

3.一個民族國家文化創造力的表現,最初是見諸宗教和其他非物質方面的成就;其次見諸科學技術的進步,最后才有經濟事業的發展;這可証馬氏的學說,乃是因果倒置,不合歷史事實。

4.他強以自然科學的法則,來解釋社會歷史的事象;而歷史發展的動向,不僅沒有符合他武斷的公式,而且客觀的事實,正對他作極大的諷刺,他的預言,完全不合現在社會經濟的實況。由于社會立法的進步,勞工地位的改善,財富分配的漸臻合理均平,並沒有如他預言「貧者愈貧,富者愈富」。而從另一方面來看,到了所謂「無階級的社會」 ( Classless Society)以后,卻仍充滿尖銳的矛盾,殘酷的斗爭。例如俄國革命元老普利漢語夫(Georgy Plekhanov),號稱馬克思主義之父,革命之后,卻被列寧輕禁終身﹗托洛次基,雖已逃亡海外,卻仍不獲善終,卒遭史太林暗殺。而史氏當權以后,蘇俄黨國顯要,其被史氏清革算屠殺者,尤難勝數。及史氏暴卒以后,他的親信,卻又以其治人之道,還治其人,在官方《真理報》上,對其百般夷落,斥為國賊暴君,千古罪人。最后連他的墳墓,也被克魯曉夫掘開。各國共黨,有鑒于此,遂紛紛詰難離貳。例如意大利共黨參議員(Umberto Terpeacini)氏便說,照此情形,則我們以往信奉的真理,並非必為今日可信的真理。是則馬氏之說,已遭其信徒所否認,正無待吾人之駁斥。

5.馬氏所謂「正」、「反」乃是一種純主觀的、不科學的偏見;所以他的歷史劃分法,根本乃屬武斷。他到了所謂無產階級的獨裁政權建立以后,便不得不宣告唯物辯証法的壽終正寢;否則便要按照其法則的支配,「辯証發展」,由「正」而「反」,從而「否定」其自己的政權和其建立的製度。但有一于此,結果都是自趨毀滅。

6.黑格爾的辯証法,原來是對己的、內省的、中和的;而馬克思把它顛倒了以后,卻把它變為對人的、排他的、斗爭的,從而把黑氏「從矛盾到統一」的歷程,變為只有斗爭、毀滅、突變、絕對惡性循環的法式﹗

7.馬克思顛倒了黑格爾的辯証法,把他絕對的唯心論,變為絕對的唯物論以后,其變本加厲的惡果,不僅把宇宙的本體,從精神理念,變為「運動的物質的諸形態」,並且更把人類的理智、情操、意志、靈性,完全轉化為「物欲」和「肉感」;把人類的精神和靈性,完全從生命中抽去。他們甚至說,思想之于腦,猶之小便之于腎。把按照上帝形像造的萬物之靈的人,變成毫無靈感的工具機器。

8.黑格爾的辯証法,原為証明其「絕對精神」,即為「神性」,原想用以解釋歷史,使人類向著崇高的理性的境界發展,其論雖有「自我神化」之嫌,吾人固未能苟同;但被馬克思顛倒變質丟棄神秘外衣以后,不但喪失了「神性」,且複惡化了人性,從而使人類自相斗爭,而人類歷史遂轉向毀滅的末路。

丙 結論


以上兩種歷史觀,乃是皮相的、枝節的,不是從上面來的;馬克思的歷史觀,是唯物的,是外鑠的,是從「下面」來的;黑格爾的歷史觀,是唯心的,是內省的,是從「裡面」來的。「唯心」「唯物」,觀點雖異,其誤則一;便是都以人為本位,不以神為中心;僅以人為歷史的主角,不認神乃歷史的中心。這乃是人類悖逆真神,偏行己路,必然的結果。世界人類,雖科學文化,日新月異,而人類生活,反而變本加厲,治絲益紊,其根本症結,當亦在此﹗稽諸史乘,古今中外,先聖先賢,乃至聖君賢相,英雄豪傑,都想竭其仁智,尋求福國利民,長治久安,人類共存,世界大同之道︰而事實上,卻都把歷史的主宰,和平的君王,人類的救主,拋棄在世界以外。「他在世界,世界也是藉著他造的,世界卻不認識他。他到自己的地方來,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約一10-11)﹗屬世的史家,既否認拋棄了「歷史的主」,舍本逐末,偏行己路,暗中摸索,妄白揣測;自不能窺其真光,對人群歷史,作正確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