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課

使徒行傳

經文:使徒行傳11:1-30

主題:彼得解釋外邦人得救

建立安提阿的教會

焦點: 栽植新約教會

大綱:

二.在猶大和撒瑪利亞作見證(8:1-12:25)

[教會擴展至外邦人]

3.救恩臨到外邦人(9:32-12:25)

4)彼得解釋外邦人得救(11:1-18)

5)創立在安提阿的教會(11:19-30)

介紹:

在經歷了與哥尼流的難忘的事件之後,彼得回到了耶路撒冷,開始向抱懷疑態度的猶太人解釋:救恩真的臨到了外邦人,就像它臨到猶太人一樣。在此時,這個回答使在耶路撒冷的人滿意了。

使徒行傳的注意力在這時轉向了在敘利亞的安提阿,它很快將成為基督教的中心城市。掃羅和巴拿巴在經文中也開始有顯著的地位。

觀察與註釋:

救恩臨到外邦人(9:32-12:25)

彼得解釋外邦人得救(11:1-18)

1.猶太人的思想非常封閉,在關於神和救恩的事上一向是排外的。對於一個猶太人來說,神竟然會拯救外邦人簡直是不可思議的。因為他們覺得只有一個受了割禮的猶太人才是神的國度的一部分。

2.猶太全地的人都很快地聽說了這個新聞,就是在該撒利亞的外邦人「也領受了神的道」(11:1)。當彼得回到耶路撒冷時,他馬上就被猶太信徒質問,要與他「爭辯」,認為他所作的事違背了律法(11:2-3)。對大多數猶太人來說,與外邦人交往和同吃將使一個猶太人變成在宗教禮儀上是不潔淨的!

如果神送了除彼得以外的任何一個人去見哥尼流的話,他的報告將會被猶太信徒嗤之以鼻,全然否定。

3.彼得明智地以平靜的口吻和邏輯的方式報告了所發生的事(11:4-15)。

在彼得的報告中有幾項重點:

o     聖靈叫彼得去該撒利亞,不要遲疑(11:12)

o     哥尼流被告知,彼得將──

「他有話告訴你,可以叫你和你的全家都得救。」(11:14)

o     當他講道的時候──

「聖靈便降在他們身上,正像當初降在我們身上一樣。」(11:15)

彼得強調了這一事件是神所安排的;它專門是為了拯救的目的;而拯救臨到外邦人與它在五旬節時臨到猶太人是一樣的(使徒行傳第2章)。彼得的焦點不是他自己做了什麼,而是神做了什麼!

4.通過進一步的解釋,彼得提醒猶太信徒們兩件事:

·     耶穌說他要用聖靈施洗,而約翰只用水施洗。顯然聖靈的賜下(由方言現象印證)清楚地證明這是從神而來的。

·     「神既然給他們恩賜,像在我們信主耶穌基督的時候,給了我們一樣,我是誰,能攔阻神呢?」(11:17)

這一節不需要解釋,因為彼得願意在他所不理解的事上安息於(信靠)神的主權。這是對我們今天的重要一課!

5.誰能與彼得的報告爭辯,而神作了多麼偉大的事!再爭辯就是反叛神了。猶太信徒們唯一所能作的就是歸榮耀於神,並且承認──

「這樣看來,神也賜恩給外邦人,叫他們悔改得生命了。」(11:18)

但是不久就會表明,猶太人在這裡的承認是暫時性的,因為他們是既嫉妒、又自私的。不過,外邦人得救恩本來就是不應該使猶太人這麼驚奇的(見路2:25-32;賽42:6;約10:16;羅1:16;15:7-12)。

創立在安提阿的教會(11:19-30)

6.在耶路撒冷的猶太信徒對接受外邦人轉信的保留,還有猶太教在那裡的堡壘,基本上保證了基督教運作的主要基地將會從逼迫最厲害的耶路撒冷轉移出去。

7.司提反殉道後的逼迫使得猶太信徒分散到了腓尼基、居比路(賽浦路斯)和安提阿,只不過他們在最初只向那裡的其他猶太人傳福音(11:19)。若無逼迫,猶太信徒極不可能去向外邦人傳福音。

8.但有幾個從居比路和古利奈來的信徒去了安提阿,並且也向在那裡的希利尼人(希臘人,講希臘語的外邦人)傳了福音(11:20)。

神悅納了傳講他的道,正如11:12所表明的──

「主(的手)與他們同在,信而歸主的人就很多了。」(11:12)

9.不出所料,當消息傳到耶路撒冷的教會母會時,他們就差人去那裡調查這是否屬實。被派去的人是巴拿巴(11:22)。

10.他們送對了人,因為他「是個好人,被聖靈充滿,大有信心」(11:24)。基督的僕人幾乎找不到比這更好的品質了!

11.在巴拿巴「看見神所賜的恩」之後,他就──

·     歡喜

·     勸勉眾人,立定心志,恆久靠主(11:23)

在安提阿「有許多人歸服了主」(11:24)。

顯然,這裡再次說明:數量的增長是屬靈的果子漫溢的副產品。

12.很重要的一點是:在巴拿巴完成了他的評估和認證之後,他「往大數去找掃羅」(11:25)。從這開始,掃羅將成為使徒行傳的主角,因為彼得除了在第12章他被救出獄,和在第15章他在耶路撒冷大會上講話以外,再沒有在使徒行傳中被提到過。儘管彼得有了與哥尼流的經歷,他將仍然是針對猶太人的主要使徒。彼得顯然在如何對待猶太人和如何對待外邦人的問題上有點困難(見加2:11-16)。

13.巴拿巴找見了已經離開大約九年的掃羅,把他帶回到安提阿。

掃羅和巴拿巴在安提阿住了整整一年,在那裡他們──

o     「和教會一同聚集」

o     「教訓了許多人」(11:26)

14.同樣重要的是:信徒們第一次被稱為基督徒是在安提阿,而不是在耶路撒冷。或許這是為了保證與猶太教名實都不相同。基督教在這時開始與猶太教劃清界限。在此之前,一些其他的名詞被用來描述基督的信徒──

o     門徒們(最常見的稱呼)

o     信徒們

o     弟兄們

o     信奉這「道」的人

o     以那「名」教訓的人

o     基督的「跟隨者」

「基督徒」的意思是「從屬於基督的」或「基督的人」。雖然今天已太不用「基督的門徒」一詞,但這仍然是對基督的信徒們的最好描述。

救恩臨到那些──

o     信主的

o     求告主的名的

o     悔改和相信的

o     接受了聖靈的

o     接受了神的話的

o     受了聖靈的洗的

15.當掃羅和巴拿巴還在安提阿的時候,神的話藉著從耶路撒冷來的一位先知傳來,即在革老丟年間有大饑荒。這次大饑荒是發生在主後46年,是在五旬節以後第13年(11:28)。

在安提阿的門徒們「照各人的力量捐錢」(見林前16:2;林後8-9章),去滿足「住在猶太的眾弟兄」的需要,並托掃羅和巴拿巴把捐款送到在耶路撒冷的眾長老那裡(11:30)。顯然,他們二人的正直和可靠是有口皆碑的。

16.關於栽植教會,在安提阿的關鍵要素包括──

o     向失喪的人傳福音

o     收割神的莊稼

o     通過「充滿聖靈與信心」的人在主內鼓勵新信徒

o     用整整一年的時間教導他們

o     屬靈的成長導致人數的增長

在安提阿的教會資金充足,實力雄厚,對大饑荒的捐贈就是明證。

17.現在,路加又回來記敘在耶路撒冷所發生的事,特別是有關彼得的。

指導研經題

使徒行傳11:1-30

1.為什麼猶太信徒們不願意接受救恩臨到外邦人這個觀念?

2.為什麼在哥尼流家中的事必須得有象彼得這樣的人來參與?

3.在這一事件中說方言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4.真信心的記號是什麼?

5.是什麼救了哥尼流的全家?

6.彼得在向耶路撒冷的猶太人辯護時的根本論點是什麼?

7.是什麼促使福音在安提阿被傳播?

8.為什麼在耶路撒冷的弟兄們送巴拿巴去安提阿?

9.你怎樣描述巴拿巴?

10.為什麼是在安提阿,而不是在耶路撒冷,門徒們首先被稱為基督徒?

11.你個人認為描述信徒的最好的名詞或詞組是什麼?

12.在安提阿用了哪些步驟來保證建立一個健康的教會?

13.為什麼路加在經文中這個時候再次引進掃羅?

14.讓外邦人歸化信主是不是神的「替補計劃」?

回到最前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