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

  以色列人選擇新神,爭戰的事就臨到城門(士五﹕8)

以色列人在神的蔭庇下,享受平安,卻並不曾感覺到恩典的可貴。但神不是奴隸主人,把鐵軛強加在人的肩頭上。選擇是意志的決定,神任憑人自由,不過,要負所選擇的後果。

底波拉之歌,是以色列古老的美好史詩,也富有訓誨教育的意義,使後人知道在運用意志上小心。

事奉的選擇(士五:8,9)

以色列人選擇新神,爭戰的事就臨到城門。

那時,以色列四萬人中,豈能見籐牌槍矛呢?

離開事奉神的傳統,拜外邦的偶像,是信仰上的不忠誠,就招致神的忿怒。他們本來安居在城內,不是靠城垣來保護自己,更是有耶和華作他們的火城和榮耀;他們的軍隊從城門出去征戰,又從城門奏凱歸來,卻不受仇敵圍攻的威脅,因為有萬軍之耶和華的同在。但他們離棄神,情形就不同了:仇敵漸漸強盛,佔據了本屬以色列的應許之地,以至道路不安全,被包圍困守在城內,成了關上城門的退守形勢。顯然的,他們的裝備也處於劣勢;因為那時的鐵器不普遍,控制在敵人手中,臨到戰爭的時候,連籐牌槍矛等武器也缺乏,而敵人卻擁有大批的鐵車。信仰上錯誤的選擇,帶來災禍性的結果。

行動的選擇(士五:12-23)

  與西西拉的戰爭,是在以色列北部,所以志願參戰的,以西布倫和拿弗他利二支派為主力,以法蓮,便雅憫,瑪拿西支派的瑪吉族,以薩迦,流便也都選擇聯合行動;只是米羅斯的人,雖然近於戰區,其居民卻不來幫助耶和華作戰,所以必受咒詛。在真理的戰爭中選擇中立,是錯誤的。神使自然界也為祂的子民效力:天降大雨,基順河本來乾的河道,忽然洪水暴至,把西西拉的戰車深陷泥濘中,敵人被沖沒。(士五:21)

友敵的選擇(士五:24-27)

  基尼人希百,從南方的基低斯移居北方,因而與夏瑣王耶賓交好;可能就是他,把巴拉和以色列人的行動,報告給西西拉知道(士四:11,12)。當西西拉失敗隻身逃走得時候,到拉億的帳棚求庇護;拉億卻選擇與神的子民站在一邊,乘他熟睡,用帳篷的橛子把他釘死在地上,給以色列人除去了仇敵。

  願神的兒女們,謹慎作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