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人培訓材料
信仰系列
信仰問題解答(一)
遠志明等
前言
第一課 上帝
是否有上帝?
如何証明上帝的存在?
如果有上帝,上帝是誰?
第二課 聖經
聖經真的這么可信嗎?聖經是人的著作嗎?
聖經的手抄本可靠嗎?
聖經的神跡和預言可信嗎?
第三課 罪
聖經說︰“世人都犯了罪”,我從未作奸犯科,為什么就稱我是罪人?
為什么一個人信主之后還會犯罪?
我如何避免犯罪呢?
第四課 耶穌
耶穌是神話?真有其人嗎?
第五課 信
先懂再信,還是先信再懂?
什么叫做“信”?
第六課 心理寄托
基督教信仰是一種心理寄托嗎?
一、心理現象
二、心理需要
三、心理創造
四、心理效果
五、內心的改變
第七課 基督教的獨特性
基督教有何特別之處?
基督教強調,宇宙是獨一的神所創造;既是如此,為何仍有許多人不相信基督教?
宗教都有崇拜的對象,為何基督教反對人崇拜所謂的“偶像”?
史前文化披露人類早期的宗教活動,這說明了宗教在歷史中不斷演變的事實。請問基督教是否也有類似宗教演進的過程?
信仰基督教是否會抹煞人的激情與靈感?
基督教信仰所產生的敬虔情愫,和崇拜時肅穆的氣氛,是否可以與客觀的事實毫不相干?
第八課 科學與信仰
科學與基督教信仰的關系是彼此對立?互不相干?或可以相輔相成呢?
一、什么是科學
二、什么是信仰
三、科學與信仰的關系
答案
第一課 上帝
第二課 聖經
第三課 罪
第四課 耶穌
第五課 信
第六課 心理寄托
第七課 基督教的獨特性
第八課 科學與信仰
進行信仰問題解答前,首先需要提出︰討論信仰問題是有局限性的。因為無論提出問題或解答問題,都是在理性的層面上,而信仰是靈性深處發生的。但討論又是必要的,因為討論過程就好像清路機,將一些似是而非的偏見、成見、短見揭露出來清除掉,目的為要引人走向神,走向真理。對中國學人來說,這種討論尤為重要。只是我們在討論中要清醒知道,信仰並非知識、學問,而是心靈的感動,最后還是要倚靠聖靈的帶領,以禱告、關心、愛心的手將人引到神面前。
我是大陸赴德的留學生,看到身邊有不少朋友變成了基督徒,有信仰作為精神支柱,我很 慕。可是真的有上帝嗎?我為什么從未見到?怎么能讓我們這些無神論者相信上帝的存在呢?
沒有人能真正証明有一位上帝的存在──我是指,用人們通用的定性定量分析及完整描述的方式。我沒有能力叫神現身給你看︰頭上發著光環站在你面前,使你得以用肉眼看見──除非上帝自己愿意。
可是,是不是不能用這種方式証明的事物就不存在,或不可信呢?我看未必。當你的女兒要你証明你“愛”她的時候,你完全無法用“科學”的方式向她証明︰你既不能把你的“愛”從心裡掏出來放在手掌中端給她看,也不能當面把“愛”放在天平上秤秤,好讓她看到刻度真的有變化。你只能提醒她︰上一次你劃破手指時我是如何心疼地把它含在嘴裡;前一個星期你想吃某種冰淇淋時我跑遍全城為你買;兩個月前你生病時……你的女兒多半會被你說服。為什么?因為這些証據雖然仍不足以嚴格地証明你愛她,卻似乎都極其偏向那一方向。
在“上帝是否存在”的問題上也是如此。舉頭仰望廣袤的穹蒼,你看到了什么?璀璨的星空、秩序井然的宇宙;低頭俯視內心,你看到了什么?愛和道德律;再轉頭看看周遭︰自然界各按其時成為美好,人類社會中雖有邪惡,但正義最終得到伸張,善良總有報償……這一切是否已使你認識到,這個世界不可能是偶然的,這個世界有目的、有理性、有公義,還有愛……黑洞收縮和粒子碰撞產生不了這些屬性,這些美好肯定是一位超越的創造者賜予的。
上帝看不見,摸不著,不能用科學証明,我憑什么相信神?
上帝是否存在,確實不能用科學實驗的方式來証明。不過,這既不是上帝的過錯,也不是科學實驗的過錯,而是那些決定把科學實驗作為手段,檢測上帝是否存在的人的思維方式出了偏差。
科學實驗的對象是什么?是物質世界;科學分析的基礎是什么?是人的理性。
可是,上帝是什么?不管是信還是不信的人,都會同意上帝這個詞即代表超越人和自然界的神的含義。神超越物質,也超越人的理性和智慧。換句話說,神根本不屬於科學証明的范圍。所以,想用科學証明上帝,簡直像用嗅覺判斷色彩──用錯了器官啦﹗
又有人說,既然上帝看不見、摸不著,又無法用科學証明,我總不能閉著眼睛信吧?我憑什么信神呢?
憑你的心靈啊﹗看東西用眼睛,聽聲音用耳朵,認識上帝要用心靈──那才是正確的器官。你雖不能用科學去証明上帝,卻可以用心靈去體驗神。
你可以去讀聖經──不是像以往一樣抱著先入為主的態度,而是為了能客觀、全面地了解基督信仰。你還可以去教會和團契,聽聽基督徒的見証,增加一些對基督徒信仰生活的感性認識。或許有一天,你忽然感受到︰如果有這么多和我有相同文化背景、同等知識程度的人,都可以用這樣的方式經歷上帝,那么我也能﹗
那時,我就會建議你,不妨做這樣一個探索式的禱告︰上帝啊,我看過了聖經,也聽到了不少基督徒的見証,我希望能更多地了解檷、體驗檷,求檷按照檷的方式來啟發我。
我相信任何人只要不固執地一昧拒絕,上帝的光就必會照進他,把他的心充滿。
我接觸到“上帝”這個詞已經有不少日子,好像對基督徒而言,“上帝”就是“完美”和“全能”的代名詞。“上帝”真的是這個含義嗎?真有這樣的上帝存在嗎?
你說得很對,上帝代表了“完美”,代表了“全能”,代表了一切“好”的東西。倘若“上帝”不是這個含義,倘若上帝也和人差不多,有好的方面、有壞的方面,有的事情能做、有的事情則力所不能及,我們還敬拜神干什么?人世間從來沒有產生過完美和全能,人卻創造了這些詞、心中有這樣的概念,為什么?就是因為人的靈性知道,完美與全能是存在的,在上帝那裡。
上帝是誰?神的本體可以透過神的名字“耶和華”(Yahweh)表現出來。神宣稱說︰“我是我所是的(I'm who I am)”,意即“我是自在者;我是自有永有的。”
上帝的本質是靈,是至高神聖的靈,神被稱為萬靈之父。耶穌在向撒瑪利亞婦人形容神時說︰“神是靈,所以拜神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神。”(約四24)
神是無限的。神是宇宙萬物的創造主,所以神超越所有被造物之上。神既不受自然規律,如生與死的束縛,人類也不能單靠邏輯思維理解神。神在時間上是“永恆”的,在空間上是“無所不在”的,在知識上是“無所不知”的,在能力上是“無所不能”的。這已經完全超越了人的感性和理性經驗范圍,所以人認識神光靠理智是不夠的,還要憑信心。
我們常說上帝是有位格的,意即神是有自覺性、自決性、有智慧的生命本體。神有很多屬性,例如聖潔、慈愛、公義等,神的每種屬性,可以說是由神子民的處境引發出來,神藉以彰顯自己。例如,在人的痛苦中有神的憐憫,在人的不配中有神的慈愛,在人的災難中有神的恩典,在人肯懺悔時有神的寬恕……。因此,上帝屬性的內涵是無限量的︰神的恩慈不會多於神的公義,神的憐憫不會少於神的聖潔……因為神有全然豐盛的本質。
“上帝是誰?”這個問題與我們無關嗎?不,上帝既超越我們之上,又貫乎我們之間,也住在我們之內。“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神。”(徒十七28)你如果用心靈和誠實呼求神、敬拜神,必能體嘗神豐盛奇妙的本質。
■ 作業︰
一.請從羅馬書一章;希伯來書一章;詩篇十九篇;約翰福音十四章;約翰壹書四章和提摩太后書三章的經文中,找出哪些經文指明人認識上帝的幾個途徑︰
1. 從大自然的奇妙 (羅一;詩十九)
2. 從聖經的啟示 (來一;提后三)
3. 藉耶穌基督 (來一;約十四)
4. 從認識人性的敗壞 (羅一)
5. 從基督徒的愛心和行為 (約壹四)
二.若有人向你提出︰“上帝能不能造出一塊神自己也搬不動的石頭?”這問題,你要如何回答?
聖經真的這么可信嗎?聖經是人的著作嗎?
我看到聖經在基督徒眼裡有絕對的權威,不僅口頭引用,而且內心百分之百地相信。聖經真的有這么可信嗎?聖經明明是人寫的,為什么說是上帝的話?當今有不少信教的人根據聖經預言要坐飛碟升天、耶穌何日再來,都一再失信。可見聖經裡預告的,也不那么準確啊﹗
“聖經可信嗎?”這個問題,是基督教信仰中最具根本性的問題之一。因為聖經對基督徒而言,不是有空時才翻看的消遣品,而是生命的基石,是我們行事為人的準則。若不搞清真假就信,豈非迷信?而事實上,探求的結果是︰越探越真,越想越信。
讓我們來看看聖經是怎樣成書的。
聖經分舊約和新約兩大部分。舊約有三十九卷,新約有二十七卷,共六十六卷。考古學証明,舊約完成於耶穌誕生前數百年至千年,例如摩西五經(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完成於公元前1400年左右,新約則完成於公元一世紀末,所以新、舊約的寫作歷時1500年左右。
聖經中的各卷書均是獨立寫成,寫成后即在各猶太會堂及基督教堂傳讀。到了公元前250年左右,猶太大祭司以利沙從猶太十二支派中各選出六位譯經長老,聚集在亞歷山大城,將希伯來文舊約譯成當時流行的希臘文,這就是著名的七十士譯本。到公元70年,當聖城耶路撒冷將被摧毀之際,猶太人召開了高級會議,正式確立舊約正典三十九卷書。而在公元382年及公元397年的兩次著名會議上,則確立了新約正典二十七卷書的地位。
聖經的執筆者有四十幾位之多。他們所處的時代不同,職業、身分也不同。有的是政治、軍事領袖,有的是君王、宰相,有的是猶太律法家,有的是醫生,還有漁夫、牧羊人和稅吏。有的寫於戰爭危難之中,有的寫於太平盛世之時;有的完成於皇宮內,有的則在牢獄或流放的島上……。這些在時間上跨越了千年的作者們,並不知道這些書卷日后會被匯編成冊,成為新、舊約正典。然而,當人們把這六十六卷書匯在一處時,這些跨越時空寫成的作品,卻呈現出前后呼應、和諧一致、渾然一體的風貌來,仿佛有一只無形的手,穿過千年的時光,操控著每位作者手中的筆,使這些作品,超越了作者身為“人”的有限性,成為宏篇巨著聖經中渾然天成的一部分。這奇特的連貫性、整體性,恰好表明了是神的手在操縱一切,是神的靈貫穿始終。
因為新、舊約六十六卷書的寫作、收集過程均涉及到人的方面,所以似乎人是聖經成書的關鍵。但實際上,聖經的內容是神默示的,神藉聖經啟示自己。新、舊約各卷書的作者在神的靈促動下,以各自的特色和風格、卻是不折不扣地寫出了神的話。所以這六十六卷書寫成時就是正典了,而且神的子民、各地的會眾早已公認這些著作是神的默示。人的訂定,只是一個公開的“正式追認”。
老說聖經是神啟示人所寫的,但今日所看到的聖經已不是當年作者的原稿,而是根據手抄本印成的,我們怎能確知聖經在漫長的傳遞過程中,沒有摻進千萬個有意與無意的錯誤?
在聖經代代相傳的過程中,印刷術尚未發明,一切都靠手筆抄寫在蒲紙或動物皮上。古猶太人寫聖經時極其慎重,如要抄寫一卷書,先要計算該書有多少字,抄時一發現錯處,全書都要燒毀。他們如此小心翼翼,以至今天聖經仍能保持全貌。
1947年的一個春日,一位名叫穆罕默德的牧羊人,在死海附近荒涼的昆蘭(Qumran)廢谷附近,因追尋迷路的山羊而偶然察覺到一個從未見過的山洞。出於好奇心,他隨意地將一小石塊拋入山洞,豈知遠遠傳來瓦瓶打碎之聲。他匆忙找另一位牧羊人同往洞穴,在黑暗之中摸索,竟然找到幾個高達二尺的古舊瓦瓶。原來瓶內收藏有形如小木乃伊的卷形物。
這兩位牧羊人輾轉將尋獲的皮卷帶到伯利恆城,準備用二十英鎊賣給一位古董商,但卻遭到拒絕。
后來,他們得到一位敘利亞商人的指引,將其中四卷賣給馬可寺院的撒母耳主教,另外三卷賣給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蘇勤尼(Sukenik)教授。當時正值巴勒斯坦爆發以色列獨立戰爭。撒母耳主教拖延至1948年2月才找到耶路撒冷美國東方研究學院的特勒費(Trever)代理院長。后者說服主教讓他將全部古卷攝影,把照片寄給舉世聞名的考古學家威廉奧伯萊(Albright)博士。他很快就認定瓦瓶裡原來收藏有歷史上最古老的聖經書卷。這些書卷是在主前二百年至主后六十八年由死海岸邊的一班古修士手抄的希伯來文經卷。
1953至56年間,考古學家繼續在昆蘭十一廢谷中找到了五百多份希伯來文古卷。除了以斯帖記外,所有舊約聖經古手抄本都被發現了。
死海古卷的發現,不但使我們知道今日我們所擁有的聖經,與耶穌出生前所用的聖經完全一樣,更確定了聖經在過去的傳遞過程中,沒有參插任何人為的錯誤與刪改。
很多人不相信聖經,是因為聖經裡記載了許多神跡奇事︰童女生子、死人複活、五餅二魚……。“這簡直是荒誕。”你也許也會這么說。
且慢,當你說這話時,你是否意識到,你在邏輯上犯了一個不可原諒的錯誤?你根據自己不能行神跡、周圍的人不能行神跡,便推論出“神跡可能不存在”,繼而推論出上帝也不能行神跡的結論來。這樣的邏輯思維,你看是合理的么──盡管或許有千千萬萬個人都采用了這種思維方式,卻恰好反應了人本身的有限性。神跡就是神的作為,在神豈有不可能的事嗎?
“天地都要廢去,我的話卻不能廢去。”(可十三31)許多世紀以來,聖經飽受質疑和反對,著名學者蘭姆說過︰“沒有任何一本書,像聖經這樣被宰割、被考察、被查緝、被誹謗……。有哪一本書曾經經歷這么多的集體攻擊?人對其中的每一章、每一節、每一行、每一個字都不肯輕易放過?然而,如今聖經仍為數以千萬計的人所愛、所讀、所默想、所傳揚,而且樂此不疲。”
聖經的真實性,還從它預言的多樣性、準確性和獨特性表現出來。聖經中每四節經文中就有一句是預言性質的,另外還有一千多個獨立的預言。上帝藉眾先知預言個人、民族、城市、國家幾百年、幾千年之后的事,而這些事在歷史上都驗証了。我們只舉一個例子作詳細說明︰
地處地中海東岸的古城推羅,曾是世界著名的航海、商業中心。由於當時的居民腓尼基人罪大惡極,神通過先知以西結預言說,推羅城將受到多國的攻擊,財物被掠,城垣、房屋被毀,城中的石頭、木頭、泥土都將被拋在水中,使之成為淨光的磐石,作漁夫晒網的地方。(結廿六)同時,明確說明此城不會重建︰“我必叫你令人驚恐,不再存留於世;人雖尋找你,卻永尋不見。這是主耶和華說的。”(結廿六21)
果然,推羅后來先后被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及希臘亞歷山大大帝的軍隊攻破,老城的土、木、石均被拋入海中築堤。風雨洗刷后,昔日奢華的城市只剩下裸露的磐石,終成為漁人晒網的地方。后來推羅城雖有重建,但很快又遭覆滅。公元1291年被回教軍征服、摧毀,推羅城從此永遠消失了。從尼布甲尼撒攻城(公元前587年)算起,歷經一千多年的滄桑,聖經中對推羅城的預言完全應驗了。
這是一個極不平常的預言。首先,預言一個城市不得重建是十分冒險的,因為很多城市被毀后都重建了。其次,古推羅城中有一個叫瑞斯蘭(Reselain)的大泉水,當初全城的淡水全靠它供應。如今此泉仍源源不斷涌出泉水,直流到海裡(有人估算每天大約一千萬加侖)。這些淡水足夠免費供應一個現代化大城市的需要,是建築城市最理想的地方,因此推羅城重建的可能性相當大。如果推羅城被重建,預言就落空,聖經也就不那么可信了。然而,今天的古推羅城仍是一塊供漁夫晒網的淨光磐石。第三,在預言推羅的同時,先知以西結還預言了地中海東岸另一座古城西頓的命運,“使血流在他街上,被殺的必在其中仆倒,四周有刀劍臨到他,人就知道我是耶和華。”(結廿八23)后來西頓果然屢遭刀劍、血腥。但神沒有預言西頓要被消滅,故西頓劫后重建,到1975年時有四萬多人口。這兩座古城相距僅幾十哩,聖經預言的精確和準確性,確實無與倫比,令人敬畏。
舊約中還有關於耶穌基督的三百多個預言,在新約時代,無一差錯地應驗在耶穌一人身上。聖經預言的種類之多、時間跨度之大、準確性之高,是遠超過人的智慧。聖經中的預言,若有一處錯誤,都能成為人的把柄,被攻擊為不是神默示的。可是,至今,還沒有人找出這樣的錯誤──因為上帝不會出錯。
至於那些稱耶穌將於2000年降臨地球,本世紀人類將要毀滅,人可以用服毒、坐飛碟或蹈海的方式升天的種種說法或做法,都是沒有聖經依據的。有的是誤解,有的則是誤入歧途了。
■ 作業︰
一.舊約聖經中有關耶穌基督的預言,共有333處。請找出其中有關耶穌降生的地點、童女懷孕、受苦及死亡的經文。(參看彌五;賽七及賽五十三)
二.聖經對你個人及歷代的文學家、科學家、政治家、思想家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聖經說︰“世人都犯了罪”,我從未作奸犯科,為什么就稱我是罪人?
談到罪,很多人會理直氣壯地問道︰“我不偷不搶,沒有殺人、放火,從未被判刑,何罪之有?﹗”從世俗的觀點看,此話是有一定道理的。沒有觸犯社會刑律、或觸犯了但未被他人發現、甚至雖然觸犯了刑律而出庭受審,卻因律師辯護有方而推翻起訴的,都算無罪。人們這裡所講的乃是刑事犯罪(Crime),然而聖經中所講的罪遠較世俗罪的含義深廣。
聖經中講的罪,按希伯來文和希臘文的含義都是“未中鵠”,或射箭沒有射中紅心;也就是說,所謂罪,是指人無法完全達到神的道德標準。神對人在道德上的要求,集中體現在以色列的偉大先知摩西從神那裡領受的十條誡命︰耶和華是唯一的神;不可拜偶像;不可妄稱耶和華的名;當記念安息日;當孝敬父母;不可殺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証陷害人;不可貪戀別人的房屋、妻子、仆婢、牲畜並他一切所有的(參見出廿2~17)。
新約的作者指出,“人若知道行善,卻不去行,這就是他的罪了。”(雅四17)在這種意義上,應該做的不去做,是消極地在犯罪,即虧欠就是罪。這些作者也指出另一種犯罪的表現,“凡犯罪的,就是違背律法,違背律法就是罪。”(約壹三4)這種罪乃是人用言行直接對抗神的誡命,是所謂“積極犯罪”,如,不顧許多確據、故意不信神,和一切惡行和不義。使徒保羅尖銳地指出,“他們既然故意不認識神,神就任憑他們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裝滿了各樣不義、邪惡、貪婪、惡毒,滿心是嫉妒、凶殺、爭競、詭詐、毒恨……。他們雖知道神判定行這樣事的人是當死的,然而他們不但自己去行,還喜歡別人去行。”(羅一28~32)
平心而論,誰能說自己與這些消極和積極的罪不沾邊呢?達不到神的道德標準的人,雖不一定觸犯世間刑律,在神眼裡仍是罪人。
信了耶穌,聖靈內住,新生命就開始了。這新生命是聖潔的光,將舊生命的齷齪照得一清二楚。每當舊生命憑著巨大的慣性蠢蠢欲動時,新生命立即敏銳地覺察到,並且盡力製止。但是,人若不像活祭一樣,已經全然獻給了神,新生命在自己裡面難免弱小,舊生命有可能從意念到行為,重新犯罪。這時,會有十倍百倍於信主前的罪疚感發生;這是好事,這是新生命的能力,是聖靈的聲音。接下來,一個順服聖靈引導的基督徒,會以十倍百倍於信主時的敬畏痛悔之心,重新認罪悔改;而一個不順服聖靈引導、卻用“犯罪難免、無妨救恩”來自慰的基督徒,就會失去痛悔的心;即便認罪,也清淡許多。顯然,前者舊生命發作的能力會越來越小,新生命的活力會越來越大,直至成為“新造的人”;而后者久而久之,就只能活在“難免犯罪”的境況,在新舊兩種生命之中痛苦掙扎;更有甚者,實際上只是活在舊生命的樣式中。
一個基督徒,罪性仍在,它指揮舊生命(舊的知、情、意),滋生罪念。罪念一生出來,聖靈的亮光立即就會認出︰這是罪念﹗並命令說︰不要順從它﹗於是,戰斗在這裡打響。就我個人的經歷來說,一般情況下,只要順服聖靈,罪念就會敗北、消失;當罪念來得突然而強大,我難以平靜自如地對付時,便立即轉心向神(不再面對誘惑者),禱告,讓主耶穌來掌控自己。我體會這正是保羅在羅馬書七章結尾表明的經驗。到第八章,保羅便確知自己是靠著主耶穌,順從了聖靈的律,敗壞了屬乎肉體血氣的律。
一定有人想起主說“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這人心裡已經與她犯奸淫了”。主在這裡強調的是,罪念也是罪,要把罪念當成罪行去對待,因為不被戰勝的罪念必然產生罪行。勝過罪,不是指消滅罪性,如果是這樣,無人能勝過罪;勝過罪,是說戰勝罪念,消滅罪行。所以,一個真正的基督徒,第一,絕對不犯罪行;第二、靠神戰勝罪念(罪念日見寡淡,心靈日見純淨);第三、恨惡警覺罪性。
保羅寫了他與罪念的爭戰和得勝;耶穌在曠野時,魔鬼也是將試探的意念放在神心裡,卻被神戰勝了。記得有兩個大陸姊妹說,罪念就是魔鬼的試探,只要嚴肅對待,靠神的話來拒絕,就是得勝了。
基督徒若允許罪念長成罪行,就是明知故犯,后果慘重。主曾說要“將絆倒人的沉到海裡”,又說“褻瀆聖靈的不得赦免”。基督徒的罪行,常常是在罪念滋生時,聽到卻不遵從聖靈的命令,以致釀成行為,結果是將別人、尤其是慕道朋友絆倒;因為他的罪已經由內向外、由隱到顯,不僅向神敗壞、也向人敗壞了。
■ 作業︰
一.讀完本文后,請列出聖經論及“罪之基本定義”的經文。
二.請從新約聖經羅馬書找出保羅教導“如何戰勝罪念”的經文。
真有一位耶穌──上帝的兒子──在歷史上出現過嗎?抑或是后人的杜撰、想象?
耶穌在人類歷史中出現過嗎?盡管不同立場的人對這個問題有不同的回答,但是,我們可以找到大家都認同之處,作為起點,討論這個問題。
首先,一般的歷史學家和西方人,根據(一)羅馬史學家的証據;(二)猶太人的証據;(三)考古學的証據,都同意︰根據史書記載,在大約二千年前,有一個出生在猶太的伯利恆城,又在拿撒勒城居住過的人,名叫“耶穌”,神確實在我們這個地球上存在過;而且后來世界各國把神出生的那一年,規定為公元元年。其次,我們也知道神必定是一位超常出眾的人,否則神的影響力不會持續這么久、范圍這么廣。第三,神在耶路撒冷被羅馬人處死。第四,也是毫無疑問的,神的跟隨者成立了一個新團體,開始傳福音(即“好消息”)。這福音是關於耶穌所說的話和做過的事。
所以,我們同意耶穌存在過。這在今日已証據確鑿,毋庸置疑。
若是耶穌真有其人,那么神頂多是偉人、聖人或是像神的人。怎樣會自稱是神,又說是神的兒子?這不是“神話”嗎?
在中國的文化背景中,“人”與“神”的位格界定是十分含糊的。“人”可以“神格化”,以至於可以代替神的位置;同樣,神也被人為地“人格化”了,神似乎成了可以被人隨意評判的對象。這種特殊的文化背景造成了相當多的人在認識神時的困擾。
若耶穌僅僅是一個品行高尚的人,而不是神,那么,接受神或不接受神就都沒有什么關系了。世人所缺少的不是“榜樣”,乃是把“善”活出來的那種生命的“原動力”。這種“原動力”不是哪一個“人”可以加給別人的,而是神生命中的一種“特質”。一個接受了神的人,生命中就有了神加添給他的“特質”,他就能或多或少活出神的樣式。
耶穌在世時,身份卑微,神是個木匠,可是神卻影響了整個人類歷史,改變了無數人的生命。這個世界上有大約百分之七十的著名科學家是神的信徒。若神不是神,這一切就太不可思議了。
耶穌是神的兒子(“兒子”在原文有兩個字︰ teknos──指從父母而生的孩子; huios──指承受產業的后嗣。聖經每次提到主耶穌時都是用huios,從不用teknos)。神死后三天複活,這是歷史上確曾發生過的事情,証明這件史實的人証、物証俱在。遠的,有聖經為証,有親眼見神複活的門徒為証;近的,有無數基督徒生命生活的見証。耶穌當年只有十二個門徒,如今神的門徒遍及全世界。世界上有哪一個人有如此大的影響力?神是人,一個卑微的木匠?還是神,一個主宰全人類的超自然的力量?哪一個答案更合理呢?
因此,耶穌自稱為上帝的兒子,說人們看見神,就是看見了上帝。這意味著只有三種可能︰一.耶穌瘋了;二.耶穌是一個騙子;三.神確是真神。
但是,瘋子不會有清醒的頭腦、超人的智慧及正確的邏輯,講出那些哲學家都想不到、卻連最底層的勞苦大眾都聽得懂的道理來。同時,人們也很容易辨別一個人是否精神錯亂,或心態不平衡。可是,和耶穌同時代的人中沒有任何人認為神瘋了,或稱神為瘋子,沒有人因神是“瘋子”可憐過神。羅馬當局按清醒人的標準審判神,神最后也以一個清醒的人的形象被處死──而一個瘋子,是不必受這些苦的。
那么,神會不會是一個騙子?可是,神是一個什么樣的騙子呢?神教世人愛一切的人,甚至是仇敵;神召罪人悔改,神自己卻赤著腳一無所有,甚至沒有“枕頭的地方”。最后還要如神自己一早所預言的那樣,受許多的苦,然后被殺。這樣的“行騙”,又有什么意義呢?
或許有人說,神是善意的,是至聖賢哲舍己為人、普度眾生。可是,接下來又怎么解釋神所行的那些神跡奇事呢?神做了古猶太人在幾千年前預言的、一切“彌賽亞(救世主)”該做的事。神醫治有病的、瘸腿的、患血漏的、長大麻瘋的,神使癱子行走、瞎子看見、死人複活。最后,神本人從死裡複活。神複活后,先是一兩個人看見,接著是一打人,然后更多,到最后一次,甚至有五百人看到神活生生地站在面前。神又吃又喝,還準別人摸神的釘痕。
為什么神能行這些奇事呢?其實,往深處想一想,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因為耶穌的所作所為超越了人的智慧和經驗范圍,人被自己的有限性困囿了。
有人因為自身的有限就否認耶穌和神跡的存在,有人則因為人類的有限就更加渴慕神。你認為哪一種人才是有大智慧的呢?
■ 作業︰
一.請從約翰福音五章;十章;約翰壹書五章,找出耶穌是上帝的兒子(也就是上帝)的証明。
二.“耶穌不單是完全的神,也是完全的人。”請從新約四福音書列出耶穌表現出人性的經文。
我對基督教信仰很感興趣,常提出很多問題。有些基督徒或傳道人無法解答我的問題時就會說︰你不可能靠理性全弄懂的,要先信了才會懂。但我如果不先弄懂了就信,豈非迷信?難道理性與信仰是相沖突的嗎?
認為理性和基督教信仰不能相容的人,通常有兩種成見︰一種是對信仰認真,“在沒有完全弄懂之前,我不愿意輕易相信”,一種是“基督教的信仰根本不合理性,我不愿浪費時間去了解”。第四世紀的神學兼哲學家奧古斯丁把這兩種成見歸納成一個很簡單的問句︰“先懂再信,還是先信再懂?”
先看問題的前半︰我們可不可能完全懂了再信?這一半比較簡單,因為信仰的主體是人,對象則是創造以及主宰宇宙萬物的神,所以信仰可以說是人對全能神的接受、信賴和依靠,而不是人對人那種對等的關系。神無限,人的理智有限;神既然無限,就不是人有限的理智可以完全了解。
另外從人的角度看,理性也不是人的全部。人除了理性,還有感性,以及聖經所提的靈性。人生許多重大的決定,像婚姻、選擇專業等,往往感情的因素重於理性的考慮。感情的因素,甚至還常常重要到無可理喻。有個詩人不是這樣嘆息過嗎?“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而神更不只是一個道理,神是有意識、可以和人建立關系的神。基督教的根本要義,就是透過耶穌基督,和神建立這種關系。就像一個朋友,如果你只是客觀的從他的履歷表或別人的介紹了解他,你不可能真的認識他;同樣的,要真正地認識神,我們不能只靠了解有關神的知識。
所以,一方面我們不可能在理智的層次上完全了解無限的神;另一方面,光憑理智上的了解,我們也不可能真正地認識這位有個性的神。套句數學上的術語,理智不是信仰的充分條件。
但這不表示理智不是信仰的必要條件,或者說基督教的信仰必須不顧理智而盲目地接受。相反的,真正的信仰,必須有理智的支持,否則不是信仰,而是迷信。
這怎么說呢?一方面,在一些“超理性”的前提之下,基督教的教義並不違背理性。任何有組織、有系統的學問,都必須建立在一些明明可知、卻無法証明的前提上(稱“公理”或“假設”)。如幾何學裡“兩點之間最短的是直線”這個道理,就不是經過邏輯証明出來的定理,而是一個大家都接受的假設,很多幾何的定理,就是靠著這個假設導出來的。社會科學更是如此,像經濟學一開始就假定人生以追求財富為目的,多一塊錢,一定比少一塊錢來得好。這個道理無法証明,但若不先接受這前提,其他經濟學定理就推不下去了。在這個層面上,基督教教義也是如此,它建立在“神存在”,以及“神會向人啟示”這些前提上。這些前提雖然不能直接証明為真,但歷史上多少人試過,也沒有人可以証明為偽。這類道理,哲學家洛克稱為“超理性”,接不接受,都憑個人的信心。基督徒能夠接受,不但憑信心,也憑宇宙現象裡很多間接証據,以及自己主觀的經歷。基督教神學,除了這些“超理性”的前提外,用的邏輯推理方法和普通的人文科學並沒什么兩樣。所以基督教信仰,並不需要,也不能像迷信一樣地盲目接受。
另一方面,上面說到人不可能完全了解神,所以真正有關神的道理,必須來自神;這種神對人的啟示,記載下來,就是聖經。神要人了解神,並沒有要人用違背理智的方式去了解,所以聖經本身的道理前后一致,而且提供了宇宙起源、人性善惡、生命意義等一套全面的道理。這些道理,是可以、也必須用理智去了解的。
談到這裡,好像可以有兩個結論︰一是我們不能全懂再信,一是我們不能完全不懂就信。理性與信仰最好的調和,是先要對基督教的基本教義有所了解,了解到一個程度,就要信,否則永遠停在一個地步。就像古詩所說的“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不信之前,對於神的事,好像在樓下的人,腳尖踮得再高,也是看不清楚。但是信了之后,就像到了樓上,眼界一寬,對神的了解,會有飛躍的進展。這就是奧古斯丁所說的“你們要了解,才能相信我的話;你們要相信,才能了解神的話。”既然是神的道理,就會有理智所不及之處;理智的窮處,就是信心的起點。
信是有時空內涵的。
有空間內涵︰信是有內容的動作(信耶穌所是、所傳、所行、所求)。
有時間內涵︰信是連續性的動作(信守不渝;什么時候犯罪,那時就是不信)。
人說信耶穌,就赦免其罪,是否投機取巧?就如希特勒這樣罪大惡極的人,若是臨死前說信耶穌,就可得赦免,不受罰而上天堂嗎?
何謂信耶穌?信耶穌其意味是很深的,可是我們傳福音時常說只要一信,就可上天堂,把中間的環結都去掉了。其實由信耶穌到進天堂中間有好多環節,要真正的悔改、認罪,追求聖潔,榮耀神,在世上做鹽、做光,這些都是耶穌的道所要求的,最后才進天堂。我們常把福音弄成廉價的福音,以為只要宣布信耶穌,就拿到進天堂的寶票。
聖經裡記載了耶穌所是、所傳、所行、所求;這是完整的道成肉身。若只信了一個“所是”,沒有后面三者,就是只信了一個精神的偶像,就是把耶穌的名份架空了,我們不必聽神的話,不必效法神去行,也不必獻身於神的國神的義。這不是信耶穌。
因此,所謂信耶穌︰第一是相信神是神的兒子,是真理,是歷史上的事實。第二既信神是神的兒子,就要聽神的道,知道其中的內涵。我們強調耶穌的生、死、複活、寶血都沒錯,但不可忽略神的“道”,第一步即認罪、悔改;其后,要背十架、變賣財寶、跟隨耶穌,追求天上的事,求神的國、神的義……。這些很多人都不講,而造成慕道的人有一個假象,以為信耶穌后,就等著進天堂。但耶穌的道是何等豐富,我們信神是神的兒子,就要照神的道去行。
神看的是人心,是最本質的那一點。若像希特勒這樣的人,臨死說︰“我信耶穌”,有那么容易嗎?有人說信主是意志的決定,事實上,不是意志的選擇,是心靈的歸回。聖經上說︰“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所以是心靈上歸回安息。信仰是生命的歸屬感,不是說信就信得了的。信是真的動心,真的悔改。有人說︰“我臨死之前再信,今生先逍遙再說”,但那時可能已晚了。不觸動心靈,單觸動頭腦是不行的。就如道理不見得感動人,見証卻常叫人流淚。所以像希特勒這樣的人,不見得想相信就信得了。有些人不想信,卻信了。呼召時舉手,是聖靈的感動,人才會信。有些人心已相信,理性卻在抗拒。另外,很多人想信,但就是信不動。只有觸動了心,才會信,因此“心”是關鍵。
■ 作業︰
一.試列出新約聖經中有關“懂”與“信”的經文。(參看︰來十一;提后三;羅十;約一;約廿)
二.試從新約聖經羅馬書、以弗所書、帖撒羅尼迦前后書、加拉太書等處歸納出信心可以產生哪些果效?
基督教信仰是一種心理寄托嗎?
人性是脆弱的,無論外表多么堅強的人,內心深處都有不堪一擊的一面。人是渴望愛的,每個人一生都在追求愛與被愛。人是尋求真善美的,古今中外的文學藝術都想表達最真最善最美的境界。人是不完美的,聖賢也有三分錯。人是有終極關懷的,因此人思想永恆的問題。
當人們的精神渴求得不到滿足時,便需要上帝來作為一切理想的歸宿。因此,基督教信仰可說是一種心理現象、心理需要、心理創造、心理效果。相信有一位上帝,是否可得到一種很好的精神寄托呢?
常聽人說基督信仰是一種心理現象,說人有某些心理需要,像軟弱感、無助感和依賴感,便“創造”出一個神來自我滿足。公式如下︰信仰=心理需要+心理創造+心理效果。這種說法似乎給了基督信仰一個合情合理的位置︰不是沒有價值,只是沒有普遍價值;是一種主觀經驗,不是一個客觀事實;只有那些有上述心理需要的人,或者,只有當人們有上述心理需要的時候,才需要神、創造神並享受神。而說話者通常有這樣的言外之意︰“像我這樣,或堅強、或豁達、或明智、或什么都不在乎的人,壓根兒不需要什么神。”說到底,似乎神並不是一個客觀存在,而只是一種心理存在。
說實話,我不能說這套說法毫無道理。就說心理需要吧,心靈飢渴的人,謙卑軟弱的人,哀慟無助的人,真的就容易接近神。悲傷的詩人唱道︰我的心渴慕神,如鹿渴慕溪水。為什么這樣的人心中有神,而神志剛強、春風得意或自視清高的人心中難有神呢?這裡,讓我借用老子一個比喻︰處卑居下的地方,水──“上善若水”,真道之相──就容易流到,而處高居上的地方,水就不容易流到。人心也是如此。神的靈進入自卑者的心,使他因自卑而蒙福;自高的人,則等於以自高拒絕了神的賜福。所以耶穌說,自卑的必升為高,自高的必降為卑;虛心、哀慟、溫柔、清心的人有福了,他們必得見神。老子說柔弱勝剛強,哀傷者得力,也是指卑微的人可以得著真道的力量和賜福。
本來在人間,卑微就是卑微,軟弱就是軟弱,從哪裡得力,何以能升高呢?轉化的奧秘全在於神道的介入。一個真正謙卑的人,一定是對神有心理需要的人,一定是期待和尋求神的人;這樣的人,最終也一定能得著神的保守,從天上加給他靈力。因為“凡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其實,神的靈就像水一樣,早已注定要遮蓋那些自卑者而與自高者無緣。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真正謙卑的人早已注定是神要揀選賜福的人了。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謙卑呢?是不是通常所說的謙虛、謙讓、謙謙君子?不。人在神面前的謙卑,是人徹底了悟自己生命、道德和智慧的有限性,是真正知道自己可悲、可憐、可惡的本相。詩人說︰“神啊,我觀看您指頭所造的天和您所陳設的月亮星宿,便說,人算什么,您竟顧念他?……在您看來,千年不過如夜間的一更。……您洞察我們的罪孽,您剝開我們的隱惡……我們度盡的年歲,好像一聲嘆息。神啊,求您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這才是真正的謙卑﹗嚴格地說,這不叫謙卑,這是人的真實﹗人在這種真實境況下尋求神,是最正常不過的心理需要了。相反,人若動輒便以自己的聰明評判這、褒貶那,就好像人在宇宙中最權威最聰明一樣,而在聚斂財富權勢時,那貪婪相又好像他是永遠不會死的一樣,這樣的人當然不會有對神的心理需要,但這樣的人不是有點兒像鴕鳥把頭埋在沙地裡逃避事實一樣嗎?
再說心理創造。水,顯然不是低窪之地“創造”出來的,而是原來已經存在,注入低窪之地的。“高地”想──“我不需要所謂水,我就沒有水,可見水不是普遍的客觀的存在”。基督信仰在人心中的光景不也是這樣嗎?當神的靈像活水江河注入信仰者的心裡,也是透明柔軟流逸的好像不真實不存在一樣,但信仰者身上流露出來的愛、真誠和平安喜樂等果子,使無神論者不得不承認他們確實“創造”出來了叫做“神”的東西,滿足了他們的需要,而“我”──無神論者說──“我不需要所謂神,我就沒有神,可見神不是普遍的客觀存在。”
你這還沒有得著神的人,當然不可能知道神的存在,因為你還沒有得著神。但你應當知道一點,那就是,局部還沒有經驗過的事,不一定整體上不存在。真正“科學”的態度應當是,對神先保持沉默,在沉默中等待,也許有一天神的靈會臨到你──或者因為什么東西使你警醒到人脆弱偽善的本相,而真正虛靜了你的心,或者什么時候你的卑微低下可以引來聖靈愛撫的潺潺流水,或者神逕直地呼召你,要你這頑梗不化的人為神作見証﹗如果你終究得不著神,說什么也是一件遺憾終身乃至抱恨永恆的事,因為很多人確實經歷了神,他們會告訴你這件至關重要的事︰不是什么人創造了神,是神創造了你和我。
現在說心理效果。說信仰是一種“心理效果”,明顯帶有輕蔑針貶之意,因為世俗主義者的人生一般是重視經濟效果、社會效果、健康效果和實驗效果等等,而將心理效果看做是軟指標,是一種虛無縹緲的東西。這樣輕心重物、舍內求外,恰恰是世俗人生最可悲的錯誤之一。
聖經上說,保守你的心要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人生的果效都是由心發出。世人都追求幸福,但常常不明白幸福的果效最終是從心裡發出來的,所以他們像捧著金碗討飯一樣,漠視寶貴的心靈,卻向財富、情欲、名聲、權力等等去討幸福,結果討來的是欲火、妒忌、貪婪、無聊和厭倦。進一步說,由於世俗主義者的人生不是以心靈為支點,而是以變換不定、虛幻不實的外物為支點,所以他最終──不管是在生前或死后──定會發現,他是錯將生命建立在五光十色團團轉的肥皂泡上了。大作家海明威、傑克倫敦、三毛都是在經濟、社會等“外部”效果日正中天的時候自殺,為什么?因為他們的“內部”心理效果不好。
《聖經》上說,神把永恆放在人的心裡。注意,不是放在肉體裡──肉體很快就朽壞不見了──而是放在心裡。所以自古以來人心探索永恆,追求永恆,時空有限的人與永恆無限結下了不解之緣。然而世人卻越來越隨從肉體的貪婪和智慧的自恃,到今天,現代享樂的肆虐和人本主義的泛濫早已把人心中永恆的聲音淹沒了,心成了物的乞丐,靈性成了理性的奴仆,永恆被瞬間所謀殺了。當今世人不相信有一位放置永恆在人心裡的永恆者,並不是因為永恆者真的不存在了,乃是因為世人沉溺於世界而荒廢了心靈,丟了這個盛有永恆的寶貝。這樣,他們就與永恆者沒有關系了。
我信主以來,所蒙的福份莫大於內心的改變。天還是那個天,地還是那個地,但內心一變,萬事萬物對我的價值和意義都變了。原來以為有益的,現在知道有損,如名聲地位;原來所 慕的,現在視為糞土,如驕奢淫逸;原來奉為智慧的,現在看出愚昧,如人本主義;原來覺得合情合理的,現在覺得卑劣丑陋,如光火發恨。為什么?因為這顆心靈回到了真善美的源頭,歸依了永恆無限者,仿佛凌空俯視世俗人生,其短暫、狹隘和虛幻的真相就大白了。
記得一位名詩人說,“上帝對我的微微一笑,遠遠勝過諾貝爾獎”。的確,上帝若在你心中微笑,世界就化作了塵埃;當聖靈撫摸你的心,肉體便不複存在──沒有生的焦灼,也沒有死的冷酷。若說這是一種“心理效果”,世上還有什么比這種“心理效果”更真實可貴呢?這是生命在永恆中的翱翔,是將世俗的幻象和接踵而至的死亡戮穿、戰勝、超越。真正的信仰就是這樣︰你的身心進入一個巨大的、真實的世界而被震驚和懾服,你融進其大善和大愛中而感受到無法抗拒的淨化與升華,你從中得到出奇的平安喜樂而不能不激動、贊美和感恩﹗從此,你全身心、全人格改變了,你成為一個新人,活在永生中,這個世界是你的客旅之地,你以慈悲之心勸誡世人,以愛心傳講真道,務求使人明白生命的真相,免於沉淪。你直接以神為師,不再迷信紛紛百態、莫衷一是、卻個個自以為是的人間小學問和什么偉人、聖人、名人之類。你得享萬物之益卻不受其累,參透萬事之理卻不求其利。你的好行為使世人想起神、贊美神……;這就是基督信仰的效果──由心而身,由己而人,由今生而永恆﹗
■ 作業︰
一.試從新約使徒行傳列舉數個因著信仰,不是心理有所寄托,而是內心真正改變的人物及經文。
二.請見証你信主后,身心靈所經歷的改變。
世界上除了基督教以外,還有其他宗教均流傳久遠,為什么獨信基督教而排斥其他宗教?
宗教是人對於生命、宇宙、永恆的反思與覺醒,進而發展成一套思想體系和禮儀。研究宗教的學者認為,一切宗教的共同點,就是對超越的覺醒。超越至少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克服挫折和限製的過程,另一是指宗教經驗之對象,即那位獨一無二的超越者。十九世紀德國的宗教學者士萊馬赫(Frederick Schleiermacher)說︰“宗教乃是一種(對神)絕對的倚賴感。”
基督教最重要的特色是啟示。聖經指出,這位宇宙的超越者主動向人曉諭神自己的屬性,以致我們對神能有正確的認識。換言之,啟示性的信仰不是人發明、幻想、或揣摩出來的。舊約聖經中經常出現如下的措詞︰“耶和華(即神的名字,其意為‘神是’)說”、“耶和華吩咐”、“耶和華曉諭”、“耶和華的話臨到”,這說明了基督教的信仰是以神為本位的。由於神的啟示,我們才得以明白千古不變的真理。
相反地,東方宗教本質上是人文主義的。一般而言,它們皆注重修行、冥想,透過長時間的靜默,體驗人生的各種無奈與疾苦;此外,倚靠戒律克製己身,並藉著空無的觀念,來掙脫塵世私欲的捆綁。
宗教都能產生一定的力量與影響,那么基督教信仰所產生的力量有何特殊之處?
基督教信仰的力量,其根源來自神。因此,力量的本質是超自然的,並非藉著修身養性或沉思頓悟獲得的。這個力量的具體表現,是信徒生命的改變,聖經形容此經歷為“重生”(約三3)。這意味著屬神的性情,取代了原先自我為中心的性情。因此,重生可以說是信徒生命的第一頁;由裡而外不斷更新,從心靈到思想,從思想到行為。這一連串的反應和影響,至終擴及全人。一個人歸依基督后,他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都隨著改變,這是基督信仰的力量,也是和其他宗教力量最大的分野。意識形態的改變,使得基督徒能以嶄新的角度去看藝術、政治、經濟、教育和人生百態。
基督教強調,宇宙是獨一的神所創造;既是如此,為何仍有許多人不相信基督教?
一般人不信有位創造宇宙穹蒼獨一的真神,歸納起來,有三個原因。第一,從理性而來的障礙︰理性是根據人的經驗和知識建立的,在知識份子中間,有下列兩種理論影響至鉅。1)進化論的影響︰這理論認為,一切有生命之物都是由一種最簡單的生命,經過自然演進的過程而來的;而這種最簡單的生命,又是由無生命之物演進而來。整個宇宙從亙古就存在,不需要神的創造。因此,進化論者不相信有位超越時空的真神存在。2)科學主義的影響︰在科學上講求証據,凡是實驗室中不能証實的,就無法接納。既然神沒有辦法用科學加以証明,因此,這一派人士很自然就不相信神的存在。
第二,從傳統宗教而來的障礙︰佛教徒不相信一位超然而有位格的神存在,他們根據“緣起論”來解釋宇宙的現象。道教徒則尊崇老子對“道”的闡述,認為這是萬物的原理,而老子的道與基督教的上帝差別甚大。儒家子弟若接受堯、舜、禹的時代對“天”的解釋,則認為“天”即是上帝,而這“天”是有位格的,但他們的了解卻非常有限。回教徒則相信“阿拉”,除阿拉以外,沒有別神。然而此位“阿拉”與聖經所啟示“三位一體”的真神,在本質與屬性上,亦相當懸殊。倘若有人屬於上述四類,受傳統宗教的薰陶,就很難立即接受基督教信仰所揭示神的觀念。
第三,從道德而來的障礙︰有很多人雖在理性上接受有神,但由於自己在品德上有缺失,以致不愿意相信神,惟恐信神之后,自己的行為就要受到約束和審判。這種人是由於道德的緣故,抑製良心的聲音,甚至以詭辯的方式強詞奪理,最后連自己的理性也受到蒙蔽。
基督教反對人崇拜偶像,基本上有兩個理由。第一,因為崇拜的對象只能是神,如果把聖賢豪傑,甚至受造之物,如山川、巨石、河流,也拿來敬拜的話,這就貶抑了崇拜的高貴情操與精神,且把造物主降格為受造之物。第二,不少宗教崇拜的對象是把人神化,比方佛教中不少的菩薩實際上只是一些好人或偉人。例如,三國時代的英雄關公被尊為關帝菩薩;明朝的崇禎皇帝死后被杭州人奉為朱天菩薩。
史前文化披露人類早期的宗教活動,這說明了宗教在歷史中不斷演變的事實。請問基督教是否也有類似宗教演進的過程?
有人認為,宗教是由於童年期的人類對於宇宙的幻想、未來的渴望、並安全感的喪失而逐漸形成的,而這些因素也奠定了早期宗教的內容與形式。以佛教為例,其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頭一百年為原始佛教,公元前第四世紀到公元第一世紀為小乘佛教,第一世紀到八、九世紀則為大乘佛教。原始佛教為無神論,可是到了大乘佛教時卻崇拜許多鬼神。
基督教的信仰則是承繼舊約時期猶太人對上帝的經驗,新約聖經是以舊約的啟示為基礎,經過主耶穌、保羅和其他使徒的詮釋,使人對於神有更清楚而完美的認識。因此,聖經的啟示也具有漸進性,從影兒到實體,從象征到具體,從字句到精意,從儀式到實質,從雛形到全備,讓人逐步登堂入室,得窺真理的全貌。
然而其他宗教的演變,與基督教信仰的情形有很大的區別。其他宗教的演變,是不同時代的人對終極問題不斷反思所累積的成果;通常后人會對前人的理論加以補充與修正。基督教的信仰則來自同樣一位上帝的啟示,全本聖經自始至終脈絡一貫,從不需要修改。
有人認為,敬畏的心理會抑製激情與靈感的產生,這類說法是由於敬畏的對象有了問題。倘若神明是人所幻想、刻劃出來的偶像,對於我們的思想力、創造力,便可能產生束縛或壓抑的作用。然而,我們若敬拜真實的上帝,那位創造的源頭,不但不會抹煞激情與靈感,相反的,倒會助長我們的靈感,並產生熱情的洪流。
事實勝於雄辯,只要探究世界精神文明,便可証實此一說法。例如︰在音樂方面,文藝複興以后,最有名的音樂家,如巴哈、韓德爾等,其作品無不出自對上帝無比的崇敬。在繪畫方面,享譽全球的米開蘭基羅、達芬奇等人,大部份的作品都圍繞著聖經的題材。在文學方面,莎士比亞的著作深受基督教思想的影響,雨果曾說︰“英國塑造了莎士比亞,而聖經塑造了英國。”(意譯)
基督教信仰所產生的敬虔情愫,和崇拜時肅穆的氣氛,是否可以與客觀的事實毫不相干?
任何宗教的儀式,都可能產生某種氣氛。然而,基督教的崇拜中,重要的不是禮儀,而是上帝的同在。神的同在所帶來的氣氛和情境,是人無法製造的;人可以在崇拜中,感受到神的真實。神的威嚴與聖潔帶來肅穆的感覺,神的慈愛與救贖帶來喜樂的感覺,神的公義與權柄帶來敬畏的感覺,神的真理與能力帶來釋放的感覺。因此,崇拜時所產生敬虔的情愫,與神客觀的屬性是息息相關的。
■ 作業︰
一.耶穌基督的自我宣稱和教訓,有哪些是其他宗教所沒有的?
二.讀完本課后,你覺得基督信仰與其他宗教最根本的不同點在哪裡?請歸納出幾個重點。
科學與基督教信仰的關系是彼此對立?互不相干?或可以相輔相成呢?
科學的定義 韋氏字典(Webster's Dictionary)對科學所下的定義是︰從觀察、研究、實驗中所導出來的一門有系統的知識。從這個定義,我們可以清楚地歸納出科學的目的及科學的方法。
科學的目的 科學的目的就是尋找宇宙間的秩序。例如︰地心引力是牛頓發現的一項自然界定律;又如︰從事核子物理研究的科學家們窮一生之力,為的是找出控製這些微粒子行動的規律。
科學的方法 觀察、歸納、理論、實驗和定律是我們所知道的科學方法。例如︰我們觀察水在加熱的過程中,水溫會上升。但一旦水燒開之后,水溫就維持在一定的溫度而不再上升。我們發現將酒精加熱也會有同樣的現象。於是我們可以用以上兩個例子歸納出一套理論︰凡液體加熱之后,溫度會逐漸上升直到沸騰為止,這時液體的溫度就維持不變,我們給這個溫度起個名字叫沸點。要証明這個理論,我們可將所能找到的液體都加熱,測量溫度,發現每一種液體都有這種現象。於是我們就說宇宙間存在一種定律︰凡是液體都有其沸點,而且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溫度。
科學的限製 凡是學過基本科學的人都知道我們剛才找到的“宇宙中液體”的定律有許多毛病存在。第一,石油是液體卻沒有固定的沸點。第二,一旦外在壓力改變,同樣是水,其沸點卻會改變。這個時候我們就發現先前的定律必須修改,或者須在先前的定律上加一些限製;凡是純液體在一定的外在壓力之下都有一固定不變的沸點。以上這個很簡單的例子說明了一件事︰科學方法是有其限製的。最明顯的限製,是我們無法將宇宙間所有的情況都考慮在實驗裡。今天的定律,明天就可能有人找到一個例外。這時,新的限製就必須加到原有的定律上。我們中間有誰能打包票,說剛才這個修改過后的定律是宇宙間的真理,永遠不會再變了呢?牛頓的運動第一定律︰力等於質量乘上加速度,在我們眼看得到的世界中好像是真理,可是一旦用到高能物理裡頭,就完全不是同一回事。二、三十年前,我們學到物質是由電子、質子、中子所組成,沒有比這些更小的粒子了。今天,我們已發現所謂的“基本粒子”比電子、中子更小。我們可否就此下結論,說宇宙中沒有比這些“基本粒子”更小的粒子嗎?
科學的價值 談到這裡,也許有人會說,難道科學就一無價值嗎?答案很清楚的是“不”﹗對今天世界的文明,人類物質生活的進步,科學的貢獻是無可抹煞的。前面已提到,科學的目的是在找出宇宙間的秩序。我們雖然知道科學方法有其限製,但是如果能虛心的接受這一個事實,同時也了解到我們在這浩瀚的宇宙中是何其渺小,就會小心謹慎地將所發現的定律加上所有我們知道的限製。記得在小學的時候讀過一本《牛頓傳》,作者在開頭引用一段牛頓所說的話,至今仍常作為自己隨時的警惕︰“在宇宙間自然的領域裡,我好像是一個小孩子在海灘上尋找那五彩繽紛的貝殼,一但找到,就不得不贊嘆造物的奇妙﹗”
事實上,我們承認科學的有限,就能夠清楚地了解到一件事︰科學的價值,實在是建築在我們對宇宙中存有一定規律的信心上。牛頓發現運動定律,我們雖然知道這定律有其限製,但仍然可以放心大膽地在這定律限製之下,用在汽車、飛機、輪船的設計上。似乎我們從來沒有懷疑過這些定律的永恆性,也就是說相信這些定律明天依然成立。如果牛頓第二定律突然不存在,那么飛在半空中,盡管引擎不斷噴出氣流,卻沒有任何反作用力將飛機往前推,豈不是極其危險的事嗎?有人會說︰“你真是杞人憂天,天下哪有這種事﹗”不錯,當我們說這話時,豈不是不知不覺地在使用我們的信心,使用我們對宇宙真理永恆性的信心?科學的價值就是建築在這個“真理具有永恆性”的磐石上。
談到信心,我們就必須談到信仰。
信仰的定義 韋氏字典對信仰所下的定義是︰對某些事情的真實性接受的態度。字典中也提到在神學中,信仰是對某種宗教中真理的信心。在這裡我們要將信仰稍微局限在宗教信仰上,也就是對神的信心。
信仰的目的 每一個人在宗教信仰的追求上都有不同的動機,不同的目的。當我們將科學與信仰放在一起談的時候,也許我們可以將信仰的目的放在尋找宇宙的開始,尋找宇宙間的真理上。
信仰的方法 從字典中對信仰所下的定義來看,信仰的方法是非常簡單的;接受、信心。也正因如此,許多人會說宗教信仰實在是迷信。我們看不到神,摸不著神,你卻要我們去接受、去相信,這豈不是迷信么?前面提到科學的方法,結論是科學方法有其缺陷。當我們推導出一個定律之后,要運用之時,豈不也用到信仰的方法︰接受、信心嗎?如果人們不接受,或對牛頓第二定律的永恆性沒有信心,就沒有人敢去坐飛機了。反過來說,我們接受神,對神有信心是不是盲目的呢?我的答案是“不﹗”神賜給我們每一個人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有四肢五官去體會經驗周遭的事與物,我們當然可以用理性去探討信仰。事實上,科學的進步發展對信仰非但沒有反面的影響,反而是讓我們更加看到這個宇宙的秩序性和永恆性。除了神的創造,還有其他更合乎邏輯的解釋嗎?當我們回到科學方法的限製上,很清楚地看到科學方法沒有辦法証明神。同時,也無法証明宇宙間沒有神。就像對科學的定義一樣,一旦我們看到一切周遭的現象之后,只能用信心去接受神,或用信心去拒絕神。當我們乘飛機時,我們可以親身體驗到牛頓第二運動定律的真實性。同樣的,當我們接受神之后,許許多多的人可以見証神的真實性。
信仰的價值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我們相信宇宙中必定存有某種秩序性和永恆性。而信仰就是肯定這種秩序及永恆性。神的信實及昔在、今在、永在的特質,正是我們信心的基礎。我們由此可以推知,宇宙中必有一絕對的標準。而這絕對是非善惡的標準必定是建築在神那全然公義、聖潔、慈愛的標準之上。今天社會道德價值的混亂,正是人們舍去了那絕對的標準,想去找出以自我為中心的社會道德價值標準。在科學中,我們知道若要測量長度或時間,必須有一固定不變的參考點,否則每個人所測量出的數據都會不同,以致於混亂不堪。世上的人若都以自我為中心,照著自己的利益去製定標準,社會的混亂是可以預測的。
或許你會注意到前面沒有提及信仰的限製。其實這是很合乎邏輯的︰如果神是有限的,那么神還能被稱之為神嗎?科學之所以是有限的,其原因是我們人類是有限的,所以我們創造出來的科學方法是有限製的。這也就是說,科學包含在神的創造之下。也正因如此,科學永遠無法証明神的存在,但科學卻能幫助我們加強對神的信心。每當得知科學家們新發現到宇宙間所隱藏的奧秘時,常會叫我們贊嘆造物主的奇妙。例如︰紅血球是人生命體系中不可缺少的。當紅血球運輸氧氣及二氧化碳的功用被確定之后,人們可以使用數學的模式去設計最適合紅血球的形狀,以求最有效率的輸送。慕迪科學研究社曾委托美國國際商業電腦公司的數學家用電腦去計算、設計最佳紅血球的形狀。出乎人意料之外的,這個算出來的形狀竟然與我們人身體中紅血球的形狀一模一樣。這成千上萬的紅血球不正是為我們的造物主作見証嗎?如果我們細心觀察周遭的一切,實在不難發現任何一門科學都為這位造物主作同樣的見証。
反過來說,若我們對神、對信仰沒有信心,在科學的領域中,我們很難會有信心找到宇宙中的真理。前面已經提過,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隨時隨地在使用信心去享受神給我們的一切,只是常常不自覺罷了。
由此看來,科學與信仰應該是毫無抵觸,且是相輔相成的。科學能幫助人增加對神的信心,信仰能幫助人增加對科學的認識及信心,更能幫助人們了解自己在這宇宙中所扮演的角色。科學是信仰的產物,而信仰是科學的基石。
■ 作業︰
一.上帝的信實及昔在、今在、永在的特質,是我們信心的基礎。請從聖經中找出這些描述神本性的經文。
二.人與神所造的大自然關系應該如何?請從創一26~28;詩八;來二5~10;羅八18~21;提后二12;啟廿二5找到人的角色與責任。
一.認識上帝的途徑,至少有五方面︰
1. 從大自然的奇妙 (羅一20;詩十九1)
2. 從聖經的啟示 (來一1;提后三16)
3. 藉耶穌基督 (來一2;約十四6~7)
4. 從認識人性的敗壞(羅一18~19)
5. 從基督徒的愛心和行為(約壹四12)
二. “上帝能不能造出一塊神自己也搬不動的石頭?”,是一個著名的悖論,尤為中國的學人所熟悉。所謂的悖論,就是從邏輯學上說,承認該命題必導致否認該命題,否認它則必導致承認它。
智慧和邏輯,本是神給人的恩賜,人卻用它來反抗神,且自以為得意。然而,自以為聰明,其實表現出無知無能。“上帝能否造出自己搬不動的石頭?”,就像“一個圓的方”、“一個紅色的無色”一樣,是自相矛盾的,因為這句話的意思是“全能能不能不是全能”。現代哲學將這一類問題歸類於“沒有意義的句子”,只是表現出人類邏輯思維能力的先天有限性罷了。
在這個命題中,還能看到人們對上帝的“萬能”的誤解。從邏輯學上說,上帝的確有很多事情是不能做的。唐崇榮牧師對此有過精辟的闡述︰上帝不能背乎自己,上帝不能說謊,上帝不能違約,上帝不能自相矛盾,上帝不能以是為非、以非為是。因為,上帝的本性是彼此聯系的,神的“能”不能破壞神的“義”,神的“能”不能破壞神的愛和神的不變性。這種本性之間的聯系,是神在統一性裡面表示的全能。
正是上帝的這種“全能”,給了世界慈愛與公義的平衡。
一.預言耶穌的經文至少有下列三處︰
彌迦書五章2節;以賽亞書七章14節;以賽亞書五十三章3~9節。
二. 托爾斯泰這位文學史上的巨人,正當他的聲譽如日中天時,卻因為找不到“人活在世上有什么意義?”這個問題的答案,對人生感到絕望,甚至想以自殺來結束生命。以后他從熟讀聖經認識了人生的真諦,感悟“生命的意義在乎生命的源頭,當你找到了上帝這位生命的源頭及主宰,情愿在神對人類整個計劃中獻上一己的力量,遵行神的旨意,這便是人生的意義了。”托氏后期的作品不論內容或形式均深受聖經的影響。他認為舊約中約瑟的故事和新約浪子回頭的故事乃境界最高、描寫技巧最優美的短篇創作。(本段摘自許牧世《殉道文學及其他》一書,道聲出版社,1993年)
另摘錄名人論聖經的話,供學員們參考︰
林肯︰“我相信聖經是上帝賜給人類最好的禮物,從上帝而來的一切好處都是藉著聖經傳給我們”。
牛頓︰“我們看上帝的聖經是最崇高的哲學。我從聖經中所找到的真理事實多過任何屬世的史書”。
海倫凱勒︰“我愛聖經與愛其他的書不同,聖經帶給我深沉的安慰,它啟迪我能看見的是暫時的,不能看見的是永遠的。”
康德︰“聖經是為人類而寫的一本書,這一本書的存在是人類所經歷的最大福利。凡想減少它價值的,不啻是對人類一種犯罪行為”。
麥克阿瑟︰“先生,請相信我。我就是在最疲倦的時候,也必須讀了聖經才上床,沒有一晚不是這樣。”
傑佛遜︰“我曾屢次說,且要繼續說,精讀聖經可以造就更好的公民、更好的父親、更好的丈夫。”
華盛頓︰“離開了上帝與聖經,人就無法公正的管理世界。”
林語堂︰“聖經中有耶穌溫柔的聲音,同時也是強迫的聲音,一種二千年來浮現在人了解力之上的聲音。”
狄更斯︰“聖經是世界上過去、現在與將來最好的一本書。”
一.聖經中論及“罪的定義”的經文有︰
出埃及記廿章2~17節;雅各書四章17節;約翰壹書三章4節;羅馬書一章28~32節;詩篇一三九篇23~24節。
二.羅馬書中教導戰勝罪念的經文有︰
羅馬書六章11~13節;七章24~25節;八章1~11節。
一.耶穌是神的兒子(也就是神)的經文︰
約翰福音五章17~18節;十章30~33節;約翰壹書五章20節。
二.主耶穌在世時表現人性的經文︰
馬太福音四章2節;八章24節;九章36節;廿一章13節;馬可福音三章5節;路加福音二章40節,52節;約翰福音四章6節;十一章35節;十二章27節;十九章28節。
一. 新約聖經中有關“懂”與“信”的經文︰
希伯來書十一章1~3,6節;提摩太后書三章35、37節;羅馬書十章17節;約翰福音一章12節;二十章30~31節。
二.信心的果效
1. 因信蒙赦(徒廿六18,十三38~39);
2. 因信得救(弗二8;提前一12);
3. 因信得生(羅一17;加二20);
4. 因信稱義(羅三28,五1);
5. 因信沾恩(羅五2);
6. 因信立穩(林后一24);
7. 因信作工(帖前一3;林后五7;帖后一11);
8. 因信抵魔(彼前五9;提前六12;弗六11、13、16);
9. 因信勝世(約壹五4);
10. 因信潔淨(徒十五9);
11. 因信生愛(加五6;羅十三10)。
一.使徒行傳中生命改變的實例
1. 保羅從逼迫信徒變為熱心傳道(第九章)。
2. 彼得、約翰從懼怕官府變為勇敢傳道(第四章,第五章)。
3. 司提反為信仰殉道(第七章)。
4. 巴拿巴變賣家產資助傳道(第四章)。
二.見証信主后的改變
一.耶穌基督的自我宣稱
1. 耶穌自我宣稱神不僅是神與人之間往來唯一的途徑(中保、中間人、橋梁、媒介),更是看不見的神,成為看得見的人──即“神的化身”。(參看約十四6,五17~18,十30~33)。換句話說,神不僅是“聖人”、“賢人”,更是“神人”(即神本身)。
2. 耶穌自我宣稱神能赦免人的罪,除去世人的罪孽;先知施洗約翰也曾如此為耶穌作見証。(參看可二1~12;約一29,三17~18)。
3. 耶穌自我宣稱在世界末日神要再來審判世界。(參看太廿六62~64;約五22,27)。
4. 耶穌自我宣稱神受死后三日必要複活,並繼續與門徒同在。(參看太十六21;廿八5~7,18~20)。
二.基督教的獨特性
1. 基督教指出,人所以能認識神,是出於神的啟示,而非出於人的自我思考和知識。
2. 基督教信仰的力量,其根源是來自超自然的神,而非藉著人自身的修身養性。
3. 基督教信仰所產生的激情與靈感是基於歷史的事實(諸如舊約以色列人的歷史,及新約耶穌降世、舍命、複活的救贖歷史),而非世人主觀的心理作用。
一.上帝的本性
約翰壹書一章9節;詩篇一一七篇2節;耶利米哀歌三章22~23節;哥林多前書一章9節(上帝的信實)。
啟示錄一章4,8節;四章8節(上帝的昔在、今在、永在)。
二.人與大自然的關系
從創世記到啟示錄,我們可以看到聖經啟示我們︰
神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原本要人在“一神之下,萬物之上”,為神管理神所造的大自然。然而, 因世人犯罪,使得人不能“役物”,反而“為物所役”。透過耶穌基督的救贖,信徒得以重獲掌管萬物的權柄,並將在世界末日與神一同作王,掌管宇宙萬物。
最后更新時間: 2002 年 5 月 16 日